首页> 中文学位 >湛若水与王阳明心学思想比较研究
【6h】

湛若水与王阳明心学思想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大陆以外学界研究成果概述

1.2.2 大陆学界研究成果概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明代前期心学的发展脉络

2.1 湛、王之前的心学思想:以吴与弼、陈白沙为重点

2.1.1明初吴与弼学术思想

2.1.2明初陈白沙学术思想

第 3 章 湛、王的生平及学术交往经历

3.1 湛若水的生平经历

3.2 王阳明的生平经历

3.3 湛若水与王阳明的学术交往经历

第4章:湛、王心学宗旨

4.1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4.1.1 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

4.1.2 王阳明:致良知

4.1.3 湛、王对“天理”与“良知”理解的异同

4.2 湛若水与王阳明的“格物”之辩

4.2.1湛、王“格物”之辩的缘由与观点

4.2.2湛若水列举“格物”争端之理由

4.2.3湛、王“格物”争端之调和

4.3 湛若水与王阳明对“心”的观念之异同

4.3.1 “心包万物”与“心外无物”

4.3.2 “体万物而不遗”之心与“万物一体”之心

第5章:湛、王修养功夫比较

5.1 湛、王“立志”观的比较

5.2 “勿忘勿助”与“必有事焉”

5.3 “知行并进”与“知行合一”

5.4 “煎销习心”与“省察克治”

第6章:湛若水与王阳明关于儒释道之辩

6.1 湛若水与王阳明早年接触佛、老的经历

6.2 湛若水和王阳明对于儒释道之辩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心学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一门学派,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就非常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心”具有天然的道德意识,又觉得“心”是人体的思维器官,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心”是气的主宰,隋唐时期的佛教徒则认为“心”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总称,南宋的朱熹则主张“心”统治着性和情,陆九渊还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到了明朝首先由陈白沙提出了“以自然为宗”、“静坐”等心学思想,随后其弟子湛若水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心学思想。湛若水还与王阳明结为好友,相约共同复兴圣贤之学,他们两人都是明朝“心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对明朝“心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认同“心即理”的世界观,重视“心学”对于个人和宇宙万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在思维意识、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心学”内部的许多思想观念上,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对他们的“心学”思想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心学思想阵营内不同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  本文以湛若水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为对象,首先从明初程朱理学的繁荣到心学思想的萌芽开始,分析明朝“心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因素,然后讲述了湛若水和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为“心学”思想的复兴而建立深厚友谊的过程,再通过对于他们各自的核心思想“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比较,分析他们在“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观念上的分歧,然后对他们在“修养功夫”观念上的对比,展示了他们在修养功夫观念上的异同,最后通过对比他们出入于佛、老的经历以及疏理他们对于“儒、释、道”问题的辩论,分析了他们对于“儒、释、道”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同看法。总之,本文通过对于他们在心学思想范畴内的相同思想和不同观念的对比研究,展示了湛若水和王阳明这两位心学思想家在心学领域内各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成就和不同的思想认知,也向世人阐明了心学思想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异同,使人们体会到我国明代心学思想的精髓之所在,感受到心学思想所具有的精深的文化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