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安·维斯特根“认知图像学”理论研究
【6h】

伊安·维斯特根“认知图像学”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伊安·维斯特根“认知图像学”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1.2伊安·维斯特根认知图像学的国内外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主要内容与创新性

第2章 认知图像学的本体论之维

2.1视觉的认知优先性

2.1.1阿恩海姆艺术的视知觉优先

2.1.2伊安·维斯特根论心理感知的优先性

2.2生物层与心理层的关系

2.2.1生物层的作用

2.2.2视觉认知:在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

第3章 认知图像学的认识论之维

3.1视觉观看的原始状态

3.1.1观看的几种模式

3.1.2观看的原始状态及其机制

3.2认知的社会之维

3.2.1向下融合的错误

3.2.2心理机制与社会文化层的关系

第4章 虚构与转录:认知图像生产的两种模式

4.1认知图像生产的两种模式:虚构与转录

4.1.1透视:两种图像模式的分化

4.1.2 虚构与转录的区别

4.2 认知图像的三个重点特征:校正性、存在性、地点特异性

4.2.1虚构模式的校正性

4.2.2虚构模式的存在性

4.2.3转录模式的地点特异性

4.3认知作为个人与社会结合的“粘着剂”

4.3.1认知的“粘着剂”作用

4.3.2图像分析从感知到行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20世纪50年代斯诺提出了“两种文化”以说明当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不可通约的现象。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美国学者伊安·维斯特根认为当前视觉艺术的两种主要方法——实验脑科学及其对感知和情感神经机制的研究;基于视觉文化诠释学原理的视觉艺术后现代诠释,也是不可通约的。这种状态阻碍了对视觉形象的研究。维斯特根通过认知机制来研究图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对图像机制的分层研究,想用心理层将生物层和文化层连接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  本文主要对维斯特根的认知图像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维斯特根的认知图像学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性进行概括。第二章讨论认知图像学的本体论维度。主要对生物层和心理层各自阐释的范围进行界定,突出心理阐释在本体论层面的优先性。第三章讨论认知图像学的认识论之维。从认识论维度界定心理层和社会文化层的区别,并讨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章讨论认知图像学生产的两种模式,虚构与转录。主要对二者进行区分,并对虚构模式的校正性、空间性,转录模式的地点特异性进行论述,最终突破两种模式进入到图像行为层面。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把握维斯特根认知图像学的理论来源和运用情境,可以掌握其对传统图像学的超越,以及其理论对国内图像学研究所应有的增益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