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韧性理论的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优化研究——以桤木河流域为例
【6h】

基于韧性理论的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优化研究——以桤木河流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景观面临的现实矛盾

1.1.2 水网地区乡村生态优势减弱

1.1.3 韧性理论:乡村景观规划的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尺度范围及对象界定

1.3.1 研究尺度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对象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4 研究框架

1.4.5 技术路线

第2 章相关概念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韧性

2.1.2 水网地区

2.1.3 小流域

2.1.4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2.1.5 乡村景观

2.2 韧性理论

2.2.1 韧性理论的产生

2.2.2 韧性理论的发展

2.2.3 韧性理论对乡村景观规划的启示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1 景观要素与结构

2.3.2 景观格局

2.3.3 景观变化与景观稳定性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韧性理论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2.4.2 乡村景观研究

2.4.3 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研究

2.4.4 研究述评

2.5本章小结

第3 章韧性理论下的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认知

3.1 韧性理论与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关联

3.1.1 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特征

3.1.2 景观稳定性与适应性循环的内在统一性

3.1.3 建立关联逻辑

3.2 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要素、结构和特征

3.2.1 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

3.2.2 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结构

3.2.3 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特征

3.3 基于水网要素的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的演变

3.3.1 水网的形成和演变

3.3.2 水网形态与乡村景观格局的相互影响

3.3.3 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改变

3.4 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的现状问题

3.4.1 水网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3.4.2 水网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耦合度降低

3.4.3 水系污染程度较高

3.4.4 现行水系规划范围涵盖不全面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基于韧性理论的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优化框架建构

4.1 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的韧性能力体现

4.2 优化框架构建的目标

4.3 优化框架的构建

4.3.1 前期综合分析

4.3.2 系统干扰预测

4.3.3 优化策略制定

4.3.4 增加韧性维度,关注结果反馈

4.4本章小结

第5 章基于韧性理论的桤木河流域乡村景观优化策略

5.1 研究区域概况

5.1.1 自然地理环境

5.1.2 社会经济条件

5.1.3 水网结构

5.2 前期综合分析

5.2.1 景观要素特征

5.2.2 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5.2.3 水环境生态现状

5.2.4 现行水系规划

5.3 桤木河流域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5.3.1 景观格局问题

5.3.2 水生态环境问题

5.3.3 水系规划问题

5.4 桤木河流域干扰因素预测

5.5 优化策略构成

5.5.1 结构韧性——构建稳定的水网结构

5.5.2 要素韧性——提升水网空间的多样性

5.5.3 技术韧性——水域生态技术保障

5.5.4 管理韧性——形成多层次的组织管理

5.6 关注结果反馈

5.7 本章小结

第6 章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乡村社会经济与人们物质生活日益繁荣,但随之而来耕地撂荒、建设用地扩张、环境污染等现象凸显。除此之外,乡村还受到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束缚。面对外部因素带来的干扰,乡村景观受到了严重冲击,表现为景观格局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尤其是处于水网地区的乡村,由于水系要素的敏感和脆弱,受到干扰后,形态、结构和功能更易改变,因此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并且,传统的乡村景观规划手段难以适应乡村的急剧变化,在此情况下探索适宜的景观规划方法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基于以上背景,以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的要素、结构和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总结在干扰作用下乡村景观的外在变化表征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基于韧性理论的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优化框架,并以桤木河流域乡村景观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论文首先对韧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韧性理论、乡村景观和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发现在乡村景观研究中,韧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能够相互补充、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进行认知,综合分析其景观的构成要素、结构和特征,围绕水网这一核心要素,成都平原乡村景观形成了以水为主的自然环境特色和与水密切结合的人居空间两大特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水网形态与乡村景观格局相互影响、水系功能也与社会需求发生了适应性改变。现阶段,成都平原乡村受到了来自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干扰,水网结构表现出脆弱和不稳定的特征,并且水网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耦合度降低、水系污染严重,此外,现行水系规划仅包含蓝线及两侧控制区,涵盖范围不够全面。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基于韧性理论的规划方法,建立成都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景观优化框架,具体流程包括:第一,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景观指数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期综合分析;第二,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预测系统将面临的干扰;第三,从提升乡村应对干扰的防御力、适应力和恢复力三个方面制定规划策略,包括基于防御力的水网结构构建、基于适应力的水网空间多样性提升、基于恢复力的水域生态技术保障;第四,强调注重结果反馈,并从全过程加强管控以增加韧性的维度。最后,依据景观优化框架,在实证层面探讨桤木河流域乡村景观优化的策略,从结构、要素、技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策略,提升桤木河流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实现流域乡村景观优化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戚沥丹;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风景园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炜;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平原地区,乡村景观,韧性理论,规划设计;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3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