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铬化学形态分析与植物Cr(Ⅵ)吸收主要途径解析
【6h】

铬化学形态分析与植物Cr(Ⅵ)吸收主要途径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金属铬

1.1.2Cr的形态

1.1.3铬形态分析方法

1.2Cr污染的现状

1.2.1Cr污染现状

1.2.2土壤Cr污染的来源

1.3植物对Cr的吸收

1.3.1硫酸盐转运蛋白对Cr的吸收

1.3.2磷酸盐转运蛋白对Cr的吸收

1.4Cr对植物的毒害

1.4.1Cr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Cr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1.4.3Cr对植物的遗传毒性

1.5植物对Cr的抗性与修复

1.6研究目的与意义

1.7技术路线

第二章土壤Cr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探究

2.1前言

2.2.1实验材料

2.2.2HPLC-ICP/MS的工作参数

2.2.3流动相的选择

2.2.4检测同位素的选择

2.2.5HPLC-ICP/MS铬形态分法稳定性测定

2.2.6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2.2.7土壤浸提方法

2.2.9浸提液中Cr(Ⅵ)稳定性分析

2.3结果与分析

2.3.1流动相的选择

2.3.2检测同位素

2.3.3方法稳定性测定

2.3.4标准曲线与最低检测限

2.3.5五种不同浸提方法的实验对比

2.3.6土壤Cr(III)和Cr(Ⅵ)回收率测定

2.3.7浸提液中Cr(Ⅵ)稳定性分析

2.4讨论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不同拟南芥突变体对Cr(Ⅵ)的抗性

3.1前言

3.2.1实验材料

3.2.2拟南芥的培养

3.2.3拟南芥突变体鉴定

3.2.4Cr(Ⅵ)对拟南芥的半抑制浓度

3.2.5拟南芥突变体对Cr(Ⅵ)的抗性实验

3.3结果与分析

3.3.2拟南芥突变体sultr1;1和sultr1;2对Cr(Ⅵ)的抗性

3.3.3拟南芥突变体pht1;1和pht1;4对Cr(Ⅵ)的抗性

3.3.4拟南芥突变体mot1对Cr(Ⅵ)的抗性

3.4讨论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拟南芥突变体sultr1;1和sultr1;2对Cr(Ⅵ)的抗性与吸收

4.2.3营养液中Cr(Ⅵ)的形态稳定性

4.2.6拟南芥突变体sultr1;1和sultr1;2对Cr(Ⅵ)的吸收

4.2.7拟南芥总Cr含量测定

4.2.8Cr(Ⅵ)胁迫下Sultr1;1和Sultr1;2基因的表达

4.3结果与分析

4.3.3拟南芥突变体对Cr(Ⅵ)的抗性

4.3.4sultr1;2对Cr(Ⅵ)的吸收

4.3.5Cr(Ⅵ)胁迫下Sultr1;1和Sultr1;2基因的表达

4.4讨论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异源表达Sultr1;1和Sult1;2对酵母Cr(Ⅵ)吸收的影响

5.1前言

5.2.1实验材料

5.2.2Sultr1;1和Sultr1;2基因编码区克隆

5.2.3表达载体构建

5.2.4酵母转化

5.2.5酵母表型实验

5.2.7酵母吸收实验

5.3结果与分析

5.3.2表达载体构建

5.3.3酵母转化

5.3.4酵母表型实验

5.3.5Cr(Ⅵ)在SD-U培养基中的稳定性

5.3.6酵母吸收

5.4讨论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全文总结

6.1主要结论

6.2本文创新点

6.3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思宏;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鹏;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F5S1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