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研究
【6h】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框架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型

2.3 技术进步类型与劳动价格扭曲

2.3.1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

2.3.2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2.4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1引进型技术进步、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

2.4.2创新型技术进步、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

2.5 总体评价

第3章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3.1 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型

3.2 劳动就业的数量与结构

3.3 中国经济增长差异

小结

第4章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4.1 引入型技术进步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

4.2 创新型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

4.3 技术进步及其所决定的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4 基于数理模型的演绎分析

小结

第5章 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5.1 技术进步和劳动价格扭曲的测度

5.2 实证检验方法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和转型期,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这种转变主要根源于中国技术进步类型和国内资源禀赋情况的变化。因此,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出发,对技术进步类型、劳动价格扭曲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探究,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由此,本文试图总结新时期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为促进中国创新型经济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和要素价格扭曲理论,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本文提出了三项假说:第一,引入型技术进步方式,决定了技术进步的外生性特征,从而不能有效缓解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这降低了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造成了就业数量增长的困难;第二,由于用工成本上升,基于资源禀赋的创新型技术进步理应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但是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第三,目前创新型技术进步体现了技术进步方式与资源禀赋的紧密结合,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后,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理模型分析、随机前沿分析和系统GMM方法,本文检验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式转型背景下,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为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由此可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和技术进步类型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经济发展政策。这要求:从地区层面来讲,一方面,对生产率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比如中西部省份,应该结合负向扭曲较弱的劳动力价格现象,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进步方式,兼顾创新型技术进步,同时注重人力资本培养和结构优化,塑造较为完善的技术进步体系。另一方面,对生产率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的地区,应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创新型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由此及时解决就业难问题,稳定劳动力市场。从全国层面来看,第一,要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与落地;第二,要调整教育结构,适度扩大技能和素质教育;第三,要加强社会经济调查,改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供需的数据质量,提高政策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二元经济模型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化理解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劳动就业问题,并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和计量回归方法,论证技术进步方式及其所决定的劳动价格扭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共同作用。二是,大量研究使用统计描述和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检验技术进步、劳动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然会产生估计偏误。而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进行测算,并使用系统GMM法进行相关实证检验,可以为三者的逻辑关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经验证据。

著录项

  • 作者

    刘宛茹;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学科 劳动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靳卫东;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劳动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