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时省会:抗战时期恩施城市建设研究(1938--1945)
【6h】

临时省会:抗战时期恩施城市建设研究(1938--194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一章 恩施的地理区位与交通格局

一、 恩施的自然环境

二、恩施的人文环境

三、恩施的交通格局

第二章 省府的迁入与恩施的城市的扩张

一、 武汉会战与武汉沦陷

二、 省会的移异与恩施临时省会的确定

第三章恩施的市政建设

一、城市道路建设

二、邮电通讯设施建设

三、防空设施建设

第四章 恩施的城市经济建设

一、传统经济格局

二、 战时的经济建设

第五章 恩施的城市社会发展

一、 城市卫生建设

二、战时的文化事业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前,恩施地处偏远的鄂西南,长期不受中央政府的重视,造成了恩施的落后。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恩施的战略位置发生改变,各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受战争局势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湖北省政府就开始筹划西迁宜昌的相关事宜。武汉会战爆发后,宜昌已不安全,省政府随即决定将湖北省政府迁往恩施。湖北省府西迁恩施,恩施一时间成为了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中心。由于省府的西迁,恩施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同时也肩负起支持湖北抗战和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双重责任。1945年3月,日军发动了豫西鄂北战役,先后占领了南阳、老河口、襄阳、南漳、宜城等地。但其后中国军队收复了除老河口之外失地,此战争的格局持续到抗战结束都没有改变。至此,除鄂西南的恩施、利川、咸丰、来凤、恩施、鹤峰、建始、巴东、秭归、兴山10县和鄂西北的房县、保康、均县、郧西、竹山、竹溪等6县以外,其余的55县市都遭到了日军不同程度的占领,所以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鄂西南地区可以完全行驶职权。  为解决民众在生产生活的需求和抗战物质供应等方面的问题,省政府以恩施为中心积极开展市政建设,对城市的交通、邮电以及防空设施进行兴建和完善。同时进行经济建设,增加粮食产量,开展工矿业建设。此外,还积极推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建设,健全卫生制度,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建立湖北“联中”,实行公费政策。这些措施稳定了恩施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保证了战时的物质供应,保障了战时教育,极大的改变了恩施地区落后的面貌,对湖北抗战乃至是对全国抗战都有巨大的影响。恩施作为战时临时省会,其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战争的影响,带有战时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对于临时省会期间恩施的城市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掌握同一类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