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语义地图汉语多功能词“到”的考察
【6h】

基于语义地图汉语多功能词“到”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1.2 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1.5 相关语义概念界定

2 普通话“到”的多功能性考察

2.1 普通话“到”的多功能性考察

2.2 普通话“到”多功能用法的历时考察

2.3 小结

3 汉语方言中“到”的多功能性考察

3.1 处所标记

3.2 可能补语

3.3 持续体标记

3.4 完成体标记

3.5 接受者标记

3.6 计量标记

3.7 情状补语标记

3.8 趋向补语标记

3.9 小结

4 汉语多功能词“到”的语义地图

4.1 “到”的多功能性及概念空间

4.2 赣方言

4.3 客家话

4.4 湘方言

4.5 粤方言

4.6 闽方言

4.7 吴方言

4.8 晋语-绥德话

4.9 畲话-贵溪樟坪畲话

4.10 土话-宜章土话

4.11 中原官话

4.12 胶辽官话-牟平话

4.13 兰银官话-银川话

4.14 北方官话-新泰话

4.15 江淮官话

4.16 东北官话-哈尔滨话

4.17 西南官话

4.18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到”多功能考察表

附录二 方言合作人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语义地图理论和语法化理论为指导,共时类型与历史溯源相结合的类型学研究思路,研究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到”。参考《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分方言区搜集与“到”有关的方言语料,从普通话和方言角度考察“到”的多功能性。通过文献查阅法和对比分析法,详细阐释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到”的不同用法,并结合历时语料梳理“到”不同用法间的关系,最终构建“到”的概念空间底图。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交代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综述普通话和方言中“到”的研究现状和语义地图研究成果;说明本文语料来源和文中涉及的符号意义;最后以表格形式规定“到”的相关语义功能及界定标准。  第二章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考察普通话“到”的多功能性。首先,通过整理CCL语料和分析前贤研究成果,列出普通话“到”的六种常用功能;其次,依据历史语料,梳理这六种功能间的关系、出现的历史时期和所处的句法环境。  第三章跨方言探讨汉语方言中“到”与普通话“到”不同的各种语法功能。以一百多个方言点中的“到”为观察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出方言中“到”有别于普通话“到”的八种独特用法,并对它们做了跨方言的句法环境、语义特点和来源分析。  第四章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对普通话和方言中“到”多种用法的整理,总结了“到”的多功能性,按照语法化理论和语义地图模型操作方法构建汉语多功能词“到”的概念空间。此外,在概念空间底图的基础上,绘制代表方言点的语义地图。  结语部分概括了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前四章的研究基础上,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其一,“到”在普通话、方言中具有不同的演变路径,“到”的多功能性是多向语法化的结果;方言中“到”的用法更具有多样性。其二,依据概念空间底图,总结出各功能间的蕴含共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