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
【6h】

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文献评述

1.4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1.5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2.1信息不对称理论

2.2信用风险的特点

2.3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3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1概况

3.2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历史沿革及贷款流程

3.3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4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4.1基于道德风险视角的信用风险分析

4.2基于逆向选择视角的信用风险分析

4.3基于委托-代理人视角的信用风险分析

5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案优化

5.1信用风险的识别

5.2信用风险的度量

5.3信用风险的监测

5.4信用风险的控制

5.5信用风险的处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的状态”,经济下行的风险很大,加上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然而,中国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也不健全,信用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完善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来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势在必行。故本文以包商银行为案例来研究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本文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人视角来剖析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道德风险视角来看,由于包商押品行权的不确定性以及贷后跟踪不到位使得银行不能了解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导致包商银行信用风险加大;从逆向选择视角来看,由于包商银行的风险计量手段落后、风险审批较为粗糙和预警机制及处置机制较为粗糙,导致包商银行不能充分了解借款人的信息,使得包商银行处在信息较为被动的一面,进而加大信用风险;从委托-代理人视角来看,由于包商银行风险偏好较大、信用风险文化的缺失、信用风险意识的淡薄以及大股东侵占储户的利益,使得中小股东和存款者的利益受损。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信用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以及处置这五个方面提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在信用风险识别方面提出“重视软信息”、“重视实地调查”、“重视引入金融科技”和“重视贷后监测”;在信用风险计量方面提出“完善内部评级系统”以及“引入CRM系统”;在信用风险监测方面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以及个人财务指标;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提出“加强内控、提升合规文化”、“加强风险扎口管理及授信政策引领”、“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建立独立的审批机制”和“加强贷后管理”;在信用风险处置方面提出“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处置责任”和“丰富处置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