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对策研究——以*ST国药为例
【6h】

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对策研究——以*ST国药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2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 关联方的界定

2.1.2 关联方交易的界定

2.1.3 隐性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舞弊冰山理论

2.2.2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 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分析

3.1 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的主要类型

3.1.1借助隐性的社会关系进行关联交易

3.1.2 第三方过渡间接开展关联交易

3.1.3 关联方交易后进行去关联化

3.1.4 与未来关联方进行提前交易

3.2 隐性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难点

3.2.1 被审计单位对关联方的刻意隐瞒

3.2.2 对隐性关联方交易的精心串通

3.2.3 表外的社会关系难以识别

3.3 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重点

3.3.1 隐性关联方的识别

3.3.2 对隐性关联方交易的审计

4 案例简介

4.1 公司概况

4.2 事件经过

4.3 *ST国药关联方交易舞弊的主要手段

4.3.1 刻意隐瞒隐性关联方

4.3.2 虚构内部交易虚增营业收入

4.4 *ST国药关联方交易舞弊动因分析

4.4.1 掩饰不良经营的现状

4.4.2 维持上市地位

4.4.3 持续的财务压力

4.5 事务所的审计过程与结果

4.5.1 不恰当的审计过程

4.5.2 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4.5.3 证监会通报处罚

5 案例分析

5.1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1 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信息遗漏

5.1.2 未对隐性关联方识别开展审计程序

5.1.3 分析程序不到位

5.1.4 穿行测试中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2 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5.2.1 过低收费,忽视审计风险

5.2.2 错误的职业判断

5.2.3 未对脱离主业的异常交易保持职业怀疑

5.2.4 对关联交易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

5.2.5 未尽勤勉尽责义务

6完善隐性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对策

6.1 对隐性关联方的识别开展必要审计程序

6.1.1深入调查被审计单位股权结构和高管背景

6.1.2识别异常交易背后隐藏的关联方关系

6.2 对关联交易的商业实质与真实性进行调查

6.2.1尽职调查重要的客户及经销商

6.2.2关注重大异常交易

6.2.3加强重点科目的审计

6.3 运用新型审计技术

6.3.1嵌入大数据挖掘技术

6.3.2审计软件优化

6.4使用多种审计程序相结合获取审计证据

6.4.1 询问程序与其他审计程序相结合

6.4.2观察交易标的转移情况

6.4.3恰当使用替代性程序

6.5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6.5.1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6.5.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

7 结论与不足

7.1研究结论

7.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冯光浩;

  •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 学科 审计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学龙,潘存君;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81F2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