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乡村主义视野下的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建构研究
【6h】

新乡村主义视野下的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课题解析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新乡村主义的概念界定

1.3.2 乡村美学的概念界定

1.3.3 山地乡村审美空间的概念界定

1.3.4 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界定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3 相关研究的综合评述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新乡村主义视域下山地乡村空间的审美转向

2.1.1 传统乡村美学内涵

2.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地乡村空间审美特征

2.2.1 中国乡村主义理论内涵与历史进程

2.2.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村主义提出的理论价值启示

2.3 山地乡村空间审美理论的转向趋势

2.3.1 中国乡村文化地变迁与传统乡村美学的消逝

2.3.2 审美自反性与山地乡村空间的美学困境

2.3.3 当代乡村美学理论提出的必要性

2.3.4 本节的逻辑结构图

2.4 本章小结

3 当代乡村美学的理论演绎

3.1 当代乡村美学的研究范畴

3.1.1 乡村审美的本质

3.1.2 乡村审美的类型

3.2 当代乡村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从时间维度认识乡村美学的逻辑起点

3.2.2 从哲学维度洞悉乡村美学的理论源流

3.3.1 当代乡村美学的理论内涵

3.3.2 当代乡村美学的理论外延

3.4.1 美丽乡村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分析

3.4.2 乡村审美要素与评价准则的整合

3.5.1 当代乡村美学的产生基础与生成过程

3.5.2 乡村审美的内在机制

3.5.3 乡村美学价值的当代意义

3.5.4 乡村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3.6 本章小结

4 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建构:当代乡村美学理论的空间维度与审美传达

4.1.1 乡村审美空间的结构框架重构

4.1.2 乡村审美空间规划的语言体系

4.1.3 乡村审美空间价值识别与分析

4.2 促进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发展的途径

4.2.1 山地乡村景观规划——与乡村生态美的根基合一

4.2.2 山村休闲农业推进——与乡村生产美的核心合一

4.2.3 山村田园社区建设——与乡村生活美的归属合一

4.2.4 山村乡土特色塑造——与乡村文化美的灵魂合一

4.3 基于当代乡村美学观的山地乡村审美空间营造

4.3.1 山地乡村的聚落审美空间

4.3.2 山地乡村的田园审美空间

4.3.3 山地乡村的建筑审美空间

4.3.4 山地乡村的文化审美空间

4.4.1 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的现状问题阐述

4.4.2 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审美空间营建的美学原则

4.4.3 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审美空间营建的美学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地调研大纲

B. 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调研访谈记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作品目录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践项目及获奖目录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开展,依然存在无序的城市化建设大量占有乡村资源、乡村环境遭到连续性破坏等问题,城乡二元对立现象严重。中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乡村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愈发注重城乡协调进程中对乡村传统文化与美学价值的保护以及特色化审美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注重乡村发展的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逐渐增强,更加重视乡村的生态保护转型和促进乡村复兴,重点塑造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活空间质量及满足人们的健康心理需求。“美丽乡村”是我国提出的现代发展理念之一,追求人与环境“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审美思想。美丽乡村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对乡村的美学研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和“快餐式”审美文化消费的背景下,构建起中国新乡村主义视野下的乡村美学体系是探讨解决乡村空心化等城乡建设矛盾,解读乡村传统文化观念及美学思想,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实现乡村发展的现代化转变与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  山地乡村在我国数量众多,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其具有别具一格的空间特色和发展潜力。文章从新乡村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乡村美学观出发,探讨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形成的实践方法。旨在协调由城市-乡村、人-乡村构成的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山地乡村的存在价值以及满足主体审美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建设美丽中国乡村。针对全文的这一主旨,文章分别提出“新乡村主义视域下山地乡村空间的审美转向”、“当代乡村美学的理论演绎”、“山地乡村审美空间建构:当代乡村美学理论的空间维度与审美传达”三个部分的具体研究目标。  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基础的梳理;第二章是对中国传统山乡空间的审美格局、新乡村主义概念的发展与价值启示以及山地乡村空间审美理论的转向趋势的梳理,指出当代乡村美学理论提出的必要性;第三章是全文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建,从当代乡村美学的研究范畴、理论基础、理论内涵外延、要素构成及其评价以及生成机制与价值谱系研究五个部分阐释了当代乡村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第四章则是基于第三章的理论建构山地乡村审美空间,是基于全文理论与基础研究的一种实践应用探索和理论层面的升华;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反思研究中的可改进之处与明确后续的研究方向。  文章通过层层推理和分析,揭示了当代乡村美学理论的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和文化美内涵,尝试构建了新乡村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乡村美学理论体系,完善和拓展了乡村规划设计与美学的理论范畴。而后基于当代乡村美学理论进一步阐释了乡村审美空间的内在结构,针对山地乡村审美空间提出了山地乡村景观规划、山村休闲农业推进、山村田园社区建设和山村乡土特色塑造的发展途径以及不同类型特征的山地乡村聚落、田园、建筑、文化审美空间的营造方式,并结合巴渝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建设特点,初步归纳和探讨其审美空间营建的美学原则和策略,以寻找新思路与新方法来助力城乡一体化推进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