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省L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关系嵌入与协商共建研究
【6h】

贵州省L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关系嵌入与协商共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1 精准扶贫

2.1.2 政策执行与政策过程

2.1.3 执行协商

2.2 理论分析框架

2.2.1 嵌入(Embeddedness)理论

2.2.2 政策执行理论

3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3.1 案例情况

3.2 精准扶贫基本面貌

3.3 政府层面精准扶贫展开的有效举措

3.4 乡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面临的现实困境

3.4.1 精英俘获困境

3.4.2 瞄准偏差困境

3.4.3 路径依赖困境

4 强弱之间:政策执行主体关系嵌入机制研究

4.1 制度强化:政策考核压力下的关系博弈

4.2 制度弹性:关系嵌入政策执行的不同表现

4.3 乡村社会关系:权力结构与文化网络的互构

5 政策执行协商:扶贫困境的一个优化视角

5.1 发挥社会组织介入作用,打造多元执行协商平台

5.2 完善产业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协商共建机制

5.3 价值引导,培育乡村自主脱贫能力

5.4 转变政府角色,建立多主体协商融合脱贫机制

6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贫困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持续减贫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庄严承诺。中国近年来在消除绝对贫困、持续脱贫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持续、连片贫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自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以来,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县纷纷摘帽,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现行贫困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探索及追溯其背后的政策过程、梳理精准扶贫政策背后的执行与实现逻辑,对优化公共政策过程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调研,思考如何将各层级政府力量、社会各主体有效纳入扶贫进程,从而激发当地脱贫动力、实现持续减贫,共同致力于破除贫困代际传递这一世界性政策难题。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针对贫困乡村的“精准扶贫”重要指示,旋即全国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政策目标开始分级分类、因地制宜的推出政策工具。在以本文案例贵州L县为代表的西南民族乡村,在传统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生活惯习等复杂因素影响下,贫困问题与社会网络深入交织显示出其独有的复杂性。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如何实现精准脱贫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首要任务。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倾向,在相邻的乡村中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发展面貌,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如何理清民族贫困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解关系嵌入背后的社会形态,在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进入之后具体又是如何影响政策效果?本文从乡村“关系—结构”嵌入政策执行过程这一观测点切入,对乡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解释、还原,发现扶贫政策执行困境的堵点,提出“执行协商”这一命题加以优化,希望推动政策落地和政策执行更加顺畅、高效。在政策问题复杂化、多元主体进入政策过程的背景下,“执行协商”也将有效解决乡村事务的争议,为乡村减贫、乡村振兴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经研究得出结论:一、中国的传统乡村社会关系网络需要充分均衡,而非政策主体单方面的强势介入,在政策推进中既维护党和政府的中心位置又能实现同一政策网络中与其他行动者的广泛联系。二、从组织结构层面来看,传统乡村精英弥补了我国政策执行中竞争失衡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以乡俗美德作为软规则可有效嵌入和规范乡村的政治生活。三、从组织功能来看,执行协商嵌入政策网络能够收集网络内多元主体利益诉求,调配网络资源,实现利益整合的功能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