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6h】

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清单、表格清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致谢

第一章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

第二章底框—抗震墙结构抗震性能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三章采取措施后结构抗震性能的弹塑性分析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所构成。地震时,由于上下结构形式不同,由于这两种抗侧力体系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为复杂,结构刚度沿竖向分布不连续,使房屋大的侧向变形发生于相对薄弱的底层,而其它各层侧向变形很小。房屋某个部位的变形超过该部分构件的极限变形值,就会发生破坏。 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底层框架和上部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比。但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有着难于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一时尚难做到。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欠准确性。抗震设计的任务是考虑到地震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和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些规律性结合起来,使选取的建筑抗震结构方案、细部构造能具备较好的抗震能力。底部框架-抗震墙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在目前如何解决、弥补其抗震性能的先天不足,使建筑物具有尽可能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注重抗震概念设计,从根本上消除建筑物中的抗震薄弱环节,然后再辅以必要的抗震计算。 本文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就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性能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房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