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程俊英、袁梅《诗经译注》比较研究
【6h】

程俊英、袁梅《诗经译注》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

第三节 程俊英及其《诗经译注》

第四节 袁梅及其《诗经译注》

第一章两书的题解特色与差异

第一节 以诗论诗,探索主题——程俊英《诗经译注》的题解特色

第二节 解题与艺术分析的结合——袁梅《诗经译注》的题解特色

第三节 诗歌主题的不同解释及原因

第二章 两书的注释特色与差异

第一节 简繁得当 无繁琐引申——程俊英《诗经译注》的注释特点

第二节 考证详审 博采众家——袁梅《诗经译注》注释特点

第三节 词语训诂的差异

第三章 两书的译文特色与差异

第一节 韵律整齐,诗意浓郁——程俊英译文特色

第二节 自然流畅 不乏新解——袁梅译文特色

第三节 译文语言与对诗句理解的差异

第四章 程、袁不同的治学背景对其《诗经译注》的影响

第一节 治学背景有差别

第二节 二者学术观点不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汉代开始,儒家学者将《诗》列为经典,并称之为《诗经》,自此《诗经》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诗经》在浓郁的政治熏染和历代学者某些曲解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二十世纪初,伴随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和普及,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在国门大开,新思想不断传入中国的情境下,学术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这次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的思想,使众多学者逐渐改变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许多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学者所重视,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诗经》这部已经流传千年的典籍。《诗经》研究视角也发生变化,学者摒弃了《诗经》的政治外衣,从文学、历史等具体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伴随读者大众化现象的产生,《诗经》研究也涌现出一种新的形式,即《诗经》白话文译本的出现和普及,研究者以诗歌文学特色为切入点,确定诗篇的主旨,品味诗篇的意境,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从而进行翻译的再创作。《诗经》的白话文翻译,可以说是《诗经》文学研究深入和逐渐走向大众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诗经》白话文译注的产生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中,今注今译成果尤为突出。《诗经》今译,其原因是出于普及经典的目的,将读者,译诗者以及《诗经》联系起来,如唐莫尧《诗经新注全译》说:“译文与注释一样,作为一座‘桥梁’,便于读者去了解和阅读原诗。因而在译文上,力求忠于原诗,不增减原意,做到畅晓明白。”  本论文当中所选取的两种《诗经译注》,作者分别是程俊英、袁梅。两种《诗经译注》皆成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且都出版于一九八五年。所处的学术环境大致相同,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文学的历史也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观念逐渐形成,古文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单一的反映论观点,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认识趋向于简单化。然而在文化大革命过后,社会形势的巨大变革与推动,要求意识形态上建立一种和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新文化,这种形势也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并且指导学术研究逐渐进入正常的轨道。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诗经研究》进入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诗经》研究领域新的文化意识的建立,进一步为学者以全新的视角和新的切入点去研究《诗经》并审视《诗经》的价值提供了指导。本论文所选取的两种《诗经译注》,是在《诗经》研究复兴时期产生的,出现背景大致相似,这两种《诗经译注》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可以了解到相应时期的学术环境。  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交代20世纪以来《诗经》研究领域的变化情况以及《诗经》今译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并介绍本次选题的原因和已有的学术成果。  第一章介绍了两种《诗经译注》题解语言各自所具有的特色,对具体诗歌主题的不同理解,文中也进行比较,并对理解产生差异的诗歌主旨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介绍两种《诗经译注》在词语训诂方面不同的特色,对于同一词语的不同理解,文章试图深入探究词语的意义。  第三章介绍两种《诗经译注》在诗歌译文方面所具备的特色,并对译文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然后探讨产生理解差异的诗句所蕴含的具体意义。  第四章论述了程俊英、袁梅两位学者在学术观点以及学术背景方面的不同,试图探究这种不同对《诗经译注》的风格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结语部分则总结了两种《诗经译注》在题解、注释和译文方面的差异,并明确论述了两种《诗经译注》产生差异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