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湟汉族禁忌文化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汉族禁忌文化为例
【6h】

河湟汉族禁忌文化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汉族禁忌文化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总体思路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河湟地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文背景

第三章 河湟汉族禁忌文化分类概述

第一节 岁时禁忌

第二节 人生礼仪禁忌

第三节 冠礼禁忌

第四节 婚姻禁忌

第五节 丧葬禁忌

第六节 饮食服饰禁忌

第七节 社会礼仪、交往禁忌

第八节 语言禁忌

第九节 女性禁忌

第四章 河湟汉族禁忌的起源及特点

第一节 河湟汉族禁忌的起源

第二节 河湟汉族禁忌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节 河湟汉族禁忌的特点

第五章 河湟汉族禁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文化内涵

第二节 社会功能

第三节 禁忌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 正确认识河湟汉族的传统禁忌文化

第一节 当代河湟汉族禁忌的演变及传承

第二节 河湟汉族的禁忌习俗所折射的价值取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禁忌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属于信仰民俗范畴。河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之一,有汉、藏、回、土、撒拉、东乡及保安等多个民族在这里杂居共处。河湟地区各民族共同体在文化上一方面保持了各自的传承和特点,另一方面又结成了一种多元多边的文化互动关系。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每一民族都通过这种互动关系从其它民族文化中汲取各种养分、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河湟汉族均属外来移居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蕃(藏族)、蒙古尔、土族、回族的影响。无论哪个民族的风俗,从衣食住行到婚嫁丧葬,从农作山林到畜牧百工,从节日岁时到信仰崇拜,都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河湟汉族禁忌形成有其一定社会历史背景。它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性特征、原始思维特征。禁忌虽然是心造的幻影,但它也是历史的传承。中国禁忌文化在历史上变化发展纷繁杂糅,内涵转移,叠加。在地理范畴上亦有地缘或种族之别。无论以历时性的视角,还是以共时性的眼光去考察,它都具有“动态”的性质。  禁忌像是一面双刃剑,即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意义来看,它在社会生活的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提供了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帮助人们规避他们心目中的危险事物对人的危害,通过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得以整合,维护了社会的既定秩序。从消极上说,禁忌的形成是以制止和抑制的方式回避矛盾和困难,是对各种灾祸的恐惧所引起的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压抑了人们的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助长了人们保密、落后、自我封闭、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对人有一种精神上的安慰、麻痹作用。它束缚人们的思想,放纵人们的惰性心理;破坏人际平等关系,强化了人际关系中不应有的封建等级观念;如若违犯禁忌将受到更大的精神折磨,加重恐惧心理;禁忌阻碍人类生产、破坏人们社会生活。  如今,河湟汉族禁忌已突破了由神圣、不洁、有害之物引起禁忌的范围,已经远离万物有灵的准宗教意识而逐步走向科学实用的道路,也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人和自然万物被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河湟地区汉族禁忌习俗体现了汉民族向往幸福祥和,追求真理光明的正常情感,折射出汉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审美情趣。尽管有许多迷信色彩,但其核心追求,向往幸福,向往平安,向往未来。河湟汉族的很多禁忌继承了汉族先民的遗风。禁忌习俗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有一个宗旨: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下,人们有条理地生活、生产,繁衍生息。禁忌,作为青海河湟汉族习俗中的一项,已经根深蒂固于民间,汉族老百姓与虚无缥的“禁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它广泛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我们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批判,摒弃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让那些凝着人生哲理、智慧,并还透着鲜活的现代意识,为我们现代人的社会生活服务。

著录项

  • 作者

    林虎英;

  •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学科 民族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成俊;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河湟汉族,禁忌文化,地域性,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