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
【6h】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空心村”现状及整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空心村”基本内涵及相关理论

2.1 空心村概念界定及特点

2.2 空心村的发展阶段及表现形式

2.3 空心村的类型

2.4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调查路径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区“空心村”实证调查路径分析

第4章 研究区“空心村”现状、原因及整治面临的问题

4.1 研究区“空心村”现状概况

4.2 研究区“空心村”形成原因

4.3 研究区“空心村”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5章 研究区“空心村”规划整治案例分析

5.1 规划整治的原则及构成要素

5.2 规划制定的整治对策

5.3 规划整治模式案例

第6章 研究区“空心村”整治对策与建议

6.1 完善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6.2 转变思想意识,发挥农民主体能动性

6.3 拓宽资金渠道,调整产业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新千年伊始,为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赶上中东部地区,我国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短短十年时间,西部地区依靠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矿藏资源,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相继于中东部地区城市也同样迎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城乡二元化发展差异巨大,造成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本开始流入农村,富裕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环境,开始围绕村庄在周边地区非法粗放利用土地建设住宅,从而形成“空心村”现象,造成了部分村庄“摊大饼”式的无限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短缺与村庄布局混乱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  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理论成果。鉴于青海省湟水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空心村”现象已经崭露头角这一系列综合因素,将该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村庄为例,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实地调研方法,描述“空心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按照“空心村”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行分类,从而分析了村庄规划整治的原则和构成要素,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试着建立了三种对“空心村”进行规划整治的模型。希望对该区域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一些借鉴作用,为缓解人地资源紧张和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储备充实的土地资源。

著录项

  • 作者

    刘祎;

  •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卓玛措;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农村社会,村庄布局,社会管理,青海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