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霉变甘蔗渣生物吸附废水中Cr(Ⅵ)特性研究
【6h】

霉变甘蔗渣生物吸附废水中Cr(Ⅵ)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含铬离子废水的来源

1.1.2含铬离子废水的危害

1.2传统处理重金属废水方法

1.2.1物理法

1.2.2化学法

1.3生物吸附技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1.3.1生物吸附剂种类

1.3.2 霉菌吸附剂在水体吸附中的应用研究

1.3.3生物吸附机理

1.3.4影响生物吸附的因素

1.4论文课题研究意义

1.5论文课题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与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吸附材料的制备

2.2.2 Cr(Ⅵ)模拟废水的配制

2.2.3 查氏培养基的配制

2.2.4 模拟废水中Cr(Ⅵ)的测定

2.2.5 Cr(Ⅵ)吸附实验

2.3 实验机理研究

2.3.1 去除率和吸附量计算

2.3.2 表征分析

2.3.3 吸附等温线

2.3.4 吸附动力学

第三章 普通甘蔗渣吸附废水中Cr(Ⅵ)的特性研究

3.1 普通甘蔗渣对Cr(Ⅵ)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3.1.1 模拟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1.2 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1.3 Cr(Ⅵ)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1.4甘蔗渣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3.2 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3.2.1 吸附动力学研究

3.2.2 吸附等温线研究

3.3 机理初探

3.3.1 扫描电镜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霉变甘蔗渣吸附废水中Cr(Ⅵ)的特性研究

4.1 霉变甘蔗渣对Cr(Ⅵ)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4.1.1 模拟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4.1.2 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4.1.3 Cr(Ⅵ)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4.1.4甘蔗渣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4.2 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4.2.1 吸附动力学研究

4.2.2 吸附等温线研究

4.3 机理初探

4.3.1 扫描电镜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霉变甘蔗渣中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吸附废水中Cr(Ⅵ)的特性研究

5.1 霉变甘蔗渣中抗Cr(Ⅵ)菌株筛选

5.1.1 样品处理与孢子悬液收集

5.1.2 铬离子最小抑制浓度测定

5.1.3 紫外线诱变最适剂量的确定

5.1.4 铬离子抗性突变株的分离

5.2 菌株的观察与18sRNA鉴定

5.2.1 菌株的观察

5.2.2 菌株的鉴定

5.3 菌株吸附性能实验

5.3.1 霉菌吸附剂的制备

5.3.2 菌体吸附能力的检测

5.4 霉菌(甘蔗镰孢霉菌)对Cr(Ⅵ)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5.4.1 模拟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4.2 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4.3 Cr(Ⅵ)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4.4甘蔗渣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5.5 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5.5.1 吸附动力学研究

5.5.2 吸附等温线研究

5.6 机理初探

5.6.1 扫描电镜分析

5.6.2 红外光谱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赵蓓;

  •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
  • 学科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雪梅,钟恢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