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智能汽车交通致损侵权责任承担研究
【6h】

智能汽车交通致损侵权责任承担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智能汽车概述

2.1 智能汽车的概念

2.2 智能汽车的特征

2.2.1 运行的自主性

2.2.2 驾驶人员的非特定性

2.3 智能汽车的等级划分

第三章 智能汽车责任承担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

3.1 智能汽车存在现实的交通致损风险

3.1.1 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3.1.2 现实中的智能汽车道路交通侵权已然发生

3.2 侵权法应当对新技术做出回应

3.2.1 侵权法应及时地填补损失

3.2.2 侵权法应不妨碍新技术的发展

3.3 顺应各国对智能汽车加以规制的趋势

3.3.1 美国:智能领域规制的先行者

3.3.2 德国:审慎的法案修改

3.3.3 英国:保险制度的跟进

第四章 智能汽车侵权责任承担的疑难问题

4.1 智能汽车法律主体资格的争议

4.1.1 赋予智能汽车主体资格的倡议

4.1.2 对智能汽车主体资格的反驳

4.1.3 现行技术不足以并无意于让智能汽车“变成人”

4.2 智能汽车责任追究的侵权法归入与单行立法抉择

4.2.1 智能汽车归责单行立法的提出与反对

4.2.2 智能汽车侵权归责可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尝试解决

4.3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判定疑惑

4.3.1 责任主体认定不清

4.3.2 过错归责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适用困惑

4.4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的适用窘境

4.4.1 产品缺陷的适用困境

4.4.2 免责事由的适用问题

4.4.3 缺陷证明与因果关系认定的不合理

4.4.4 软件设计者责任主体需要明确

4.5 智能汽车事故损害分散的考量

4.5.1 “电车难题”寻求风险分散措施的介入

4.5.2 高风险时代需要引入多元化损害赔偿体系建制

第五章 智能汽车致损多元化责任承担的构想

5.1 建立智能汽车事先风险防范体系

5.1.1 施行智能汽车监管制度

5.1.2 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担

5.1.3 设立专门的基金会

5.2 明确智能汽车致损事后责任承担

5.2.1 责任范围与责任主体的界定

5.2.2 智能汽车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

5.2.3 智能汽车侵权责任中的归责原则

5.2.4 智能汽车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对于缺陷的认定

5.2.6 智能汽车致损事故中举证责任的调整

5.3 进行智能汽车侵权责任承担的立法完善

5.3.1 针对智能汽车致损事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立法完善建议

5.3.2 针对智能汽车致损事后产品责任的立法完善建议

5.3.3 针对智能汽车致损事先风险防范的立法完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炜华;

  •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卫萍;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道路工程 ;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