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研究
【6h】

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课题及其意义

1.2.1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淮河流域的洪水规律

1.2.2有利于更好地为防洪决策和规划运用提供决策依据

1.3研究现状

1.4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治理后的淮河干流行洪能力分析

2.1淮河干流洪水传播时间分析

2.2淮河干流行洪能力分析

2.2.1概述

2.2.2淮河干流主要站行洪能力分析

第三章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结构

3.1关键技术

3.1.1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相结合的洪水预报模型

3.1.2集成化的预报调度系统

3.2水文学模型

3.2.1产汇流模型

3.2.2不等分河段马斯京连续演算法

3.3水力学模型

3.3.1基本方程

3.3.2数值方法

3.3.3河网处理

3.3.4主要问题的处理

3.4系统结构

第四章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的模型参数率定

4.1王家坝以上流域和区间降雨径流模型

4.1.1息县以上流域模型

4.1.2潢川以上子流域模型

4.1.3白露河流域模型

4.1.4上游淮北片(班台以上)流域模型

4.1.6王家坝区间流域模型

4.2 上游(王家坝)流域模型

4.3王家坝以下支流流域模型

4.3.1有资料子流域的模型

4.3.2区间处理的模型

4.4河道水力学模型率定验证及应用讨论

4.4.1模型率定

第五章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的模型集成技术及应用

5.1模型集成的内容

5.1.1模型集成的方法

5.2洪水预报与调度

5.2.1预报与调度系统的特点

5.2.2常规预报技术

5.2.3考虑未来降雨

5.2.4考虑常规方案接口

5.2.5考虑水库放水量

5.2.6考虑行蓄洪区运用

5.2.7计算结果分析

5.2.8计算结果表格显示

5.3 EXCEL表格显示

5.4计算结果图形显示

第六章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的维护管理

6.1参数维护与数据准备

6.2数据查询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求和洪水预报理论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针对治理后的淮河洪水预报系统的复杂特性,在简要阐述淮河流域的治理情况、洪水预报技术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洪水预报的理论方法及其综合集成技术,对淮河治理后的淮河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预报和模拟,为淮河洪水预报、调度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保障淮北大堤、沿淮河重要城市和工业设施的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系统分析了治理后的淮河干流的洪水特性和河道的行洪能力。 2.建立了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相耦合的洪水预报与行蓄洪区调度模型,提高了淮河洪水预报模型的适应性。 3.对水文模型中各子流域的划分进行了优化和补充,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调试和优选。 4.建立了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进行了系统模型的参数率定、模型验证和精度分析,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防洪设施调度效果的模拟,提高了洪水预报和调度的工作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