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6h】

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以海正药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2 基础理论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

2.1 概念界定

2.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3 盈余管理动机和方式

2.4 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

3 案例企业介绍

3.1 医药行业概况

3.2 海正药业概况

4 海正药业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分析

4.1 海正药业研发支出分析

4.2 海正药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4.3 海正药业盈余管理的识别

5 案例启示

5.1 海正药业采用了适度的盈余管理

5.2 会计准则给与了盈余管理空间

5.3 医药行业研发特点引发的盈余管理

6 结 论

6.1 对策及建议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由于人口的大基数和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近年来多项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实施,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以及涉及医改、研发、生产、流通各方面政策的陆续实施,整个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引领整个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社会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医药行业整体步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各医药企业业绩增长的同时其研发投入也迅速提升。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与医药企业研究与开发所具有的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以及收益不确定等特点有关。实证要研究表明医药行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准则自身所具有的的盈余管理空间也给予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利用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对会计确认的操作进行盈余管理是医药企业较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  2018 年我国医药行业多项事件的爆发,将仿制药、生物制剂乃至整个医药行业推到了舆论的制高点,对于医药行业的研究开始逐渐成为热点。本文选取我国医药行业 A 股上市公司——海正药业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对海正药业的研究帮助投资者有效识别医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丰富医药行业的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海正药业是国有老牌儿综合性医药企业,2015 年由于特治星断供和海外销售禁令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盈利能力下降且业绩指标持续下跌。海正药业的管理层希望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提高自盈利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整理分析海正药业 2012 年~2017 年年报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发现其确实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出于避免被特殊处理、再融资以及债务契约等动机,海正药业通过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前移等方式将大量本应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处理,计入了开发支出账户。2015 年~2017年净利润岁大幅下降但仍连续实现微利,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值。在美化当期净利润的前提下并未过度扭曲盈余信息以及对投资者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对海正药业盈余管理的分析,笔者建议会计准则制定者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能转变企业价值评估的固有观念,外部监督管理机构和外部投资者应该加强监管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从而避免更多的企业采取过度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来损害投资者利益。  本研究旨在丰富医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帮助投资者更为有效地识别医药企业管理层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本文的亮点在于多角度分析海正药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而非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利润调节和避免连续亏损。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未使用盈余管理模型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测量,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逐渐完善。

著录项

  • 作者

    房梦妮;

  •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学科 会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征;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医药企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