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整风时期《新华日报》改版研究
【6h】

延安整风时期《新华日报》改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二、选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路和方法

四、可能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新华日报》改版的原因

二、国内抗战转入相持阶段,要求党报加强思想教育

三、国民党再次掀起反共高潮,要求党报开展宣传反击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的推动

一、整风运动的理理论准备奠定了党报改版的理理论基础

二、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展,为党报改版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党报系统的改版整风直接推动了报纸改革

第三节 改版前报纸自身问题的亟待解决

二、报道内容群众性薄弱

三、党报文风不够简洁

四、党报工作者素质亟待提高

五、编辑组织不够周密

第二章 《新华日报》改版的具体内容

二、增出副刊加强整风精神的学习与交流

三、改进专栏扩大党报读者群

第二节 报道内容上落实党报品质

一、文章选材上加强报纸党性

二、语言和文字上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

三、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提高党报战斗性

第三节 改版整风精神渗透到报社内部

二、按照整风精神完善党报管理理体系

三、完成党报工作者的整风教育

第三章 《新华日报》改版的成效、不足及启示

一、党报品质得以贯彻,发展走向成熟

二、获得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三、党报改革的精神得以延续

第二节 《新华日报》改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改版过程中部分问题出现反复

二、群众需求无法全面满足

第三节 《新华日报》改版的现实启示

一、党报品质要实现党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二、党报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三、办报策略略要寻求媒体融合

四、党报工作者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素质

五、引领全党办报和全民办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华日报》作为一份中共党报诞生于抗日战争初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其处在国统区的特殊地理理位置不仅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同时也是党在革命阶段的政治宣传需要,这使得《新华日报》在特殊的历史阶段肩负了向国统区人民宣传党的理理想信念的特殊使命。因此,在1942年年中共党报的整体改版整风之中,《新华日报》改版的许多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  《新华日报》的改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1942年年,国内外战争和政治形势的变化都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也对党报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新华日报》作为一份中共党报,在此前工作中党性不强、脱离群众等诸多问题也显露露出来,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出现共同促成了报纸的改版。  本着将报纸真正办成党的喉舌、人民大众的喉舌的目标,《新华日报》在改版中以党性和群众性这两个原则为重要着力点进行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改革。《新华日报》的改版首先进行的就是对报纸版面的革新,通过调整各类新闻报道比例例、增加副刊和专栏的方式,从数量量上扩大报纸对敌后抗战和党在根据地建设的报道。接着报纸从报道内容的质量量上对自身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文章的语言、选材,以及对党的文件的解读这几个方面的重视,从报道内容的品质上实现了对党性和群众性的贯彻。最后,《新华日报》将报纸改版的主要方针从报纸表面落实到报社内部组织里,在可学习经验和经济条件都极为有限的前提下,报纸将改版中着力突出的党性和群众性原则应用到报社的经营管理理方式变革上,并落实到报社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更更加由内而外地促进了报纸改版中各项基本原则的落实。  《新华日报》的出现开辟了党在国统区公开办报的先例例,因此,它改版的成功也为日后党报的发展变革提供了一条新的路路径,其中,报纸在限制性环境下对党报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品质的坚守,成为了这之后党报发展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另外,《新华日报》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报纸进行的由表及里的革新,成为了其作为党报改版的独特经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之际,党报阅读的普遍性与抗战时期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也同时对新时代党报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不得不说,时代的发展进步还会不断对党报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恪守党报本职工作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时就可以从党报发展的历史中寻找经验,通过不断的、由浅入深的改版革新,使党报在激烈烈的新媒体竞争中保持权威性和普遍性不动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