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6h】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古气候、古环境的判别标志

2.1古气候、古环境的矿物岩石学标志

2.2古气候的生物判别标志

2.3粘土矿物

2.3.1伊利石

2.3.2蒙脱石

2.3.3高岭石

2.3.4绿泥石

2.4粘土矿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

2.5古气候、古环境的其他指标

第三章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

3.1区域地质特征

3.2实测地层剖面特征

3.2.1安徽泾县昌桥三叠系剖面

3.2.2南陵丫山二叠系剖面

3.2.3湖北大冶西畈李二叠系剖面

3.2.4兴山县香溪大峡口剖面

第四章实验、分析方法

4.1试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4.1.1试验主要仪器

4.1.2试验试剂

4.1.3指示剂

4.2样品处理

4.2.1碎样

4.2.2 X射线样品的处理

4.2.3样品提纯

4.2.4粘土矿物的提取

4.3 X射线定向片制备

4.3.1干样法

4.3.2悬浮液法

4.4总有机质样品处理

4.4.1方法原理

4.4.2操作步骤

4.4.3有机质计算

4.5样品分析

4.5.1粘土矿物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4.5.2仪器工作条件

4.5.3粘土矿物定性分析

4.5.4粘土矿物定量分析

4.6总有机质测定

4.7注意事项

第五章古气候、古环境分析

5.1地层及岩石学特征

5.2地球化学分析

5.3粘土矿物分析

5.4有机质分析结果

5.5二叠纪古环境、古气候分析

5.5.1栖霞期

5.5.2孤峰期(茅口期)

5.5.3龙潭期(吴家坪期)

5.5.4长兴期(大隆期)

第六章结论和认识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业已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本文以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XRD(X射线衍射分析)对二叠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组合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根据粘土矿物种类和相对含量以及总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综合运用古气候、古环境的判别标志,对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 1.在中下扬子区早二叠世早期和在早二叠世晚期的地层中,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平均含量分别为49.00%和45.08%,晚二叠世早期和晚二叠世晚期地层中,粘土矿物成分中主要为伊利石,平均含量分别为58.29%和65.31%。 2.中下扬子区早二叠世气候温暖潮湿,晚二叠世逐渐向干旱气候转变,但在早二叠世出现了短期干旱气候,晚二叠世也出现了潮湿气候。二叠世的气候总体变化为温暖潮湿-干旱; 3.根据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等分析研究发现,在中下扬子区二叠纪剖面中,缺氧环境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孤峰期和大隆期;在下扬子地区栖霞期出现贫氧环境和有氧环境两种,而在湖北等地则为缺氧环境; 4.将地球化学数据与粘土矿物、总有机质以及其他指标应用与古气候古环境分析中,发现根据这些指标分析结果在反应环境、气候变化上是一致的。粘土矿物、总有机质含量反映气候变化上是切实可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