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和浩特地区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6h】

呼和浩特地区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前部多生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多生牙的数目、大小、形态、萌出状态、生长的方向、埋伏的位置、牙根弯曲情况、发生含牙囊肿机率等。通过CBCT对多生牙进行精确的定位及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及多生牙的拔除。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于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间,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通过CBCT检查明确诊断为上颌前部多生牙的5-15周岁儿童,共计345人,总计463颗多生牙。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多生牙的数目、宽度、形态、萌出状态、生长方向、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及深度、牙根弯曲的情况、遗传信息、含牙囊肿的情况、对邻牙的影响等资料,将采集的的原始数据输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再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本研究中符合纳入标准儿童共计345人,其中男性226人,占65.51%。女性119人,占34.49%。就诊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②本研究儿童共计345人,总计463颗多生牙,其中女性发生1颗多生牙有83人,2颗多生牙33人。男性发生1颗多生牙148人,2颗多生牙78人,3颗多生牙2人,4颗多生牙1人。上颌前部多生牙就诊性别与多生牙发生颗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多生牙平均宽度为7.18mm,男性多生牙平均宽度为6.86mm,女性多生牙平均宽度为7.51mm,均比中切牙平均宽度窄。男性女性多生牙平均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本研究共计252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其中高位阻生有55颗,其中5-9周岁儿童14名,占25.45%;10-15周岁儿童41名,占74.55%。中位阻生有191颗,其中5-9周岁儿童157名,占82.20%;10-15周岁儿童34名,占17.80%。低位阻生有6颗,5-9周岁儿童6名,占100%。儿童上颌前部多生牙就诊年龄与临床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01,Cramer V=0.3579)。⑤本研究中共计345名儿童,总计195颗颗多生牙对邻牙有影响,其中导致前牙间隙过大135颗、导致邻牙扭转16颗、邻牙唇侧倾斜15颗、邻牙腭侧萌出3颗、邻牙唇侧萌出16颗、中切牙倒置4颗、中切牙横置2颗、反颌4颗。5-8周岁就诊儿童多生牙对邻牙的影响主要是前牙间隙过大116颗,占该年龄段的75.32%。9-12周岁就诊儿童多生牙对邻牙主要影响为前牙唇腭侧萌出29颗,占该年龄段的44.12%;前牙扭转16颗,占该年龄段23.53%。13周岁以上就诊儿童多生牙基本对邻牙无影响。本研究显示上颌前部多生牙就诊年龄与邻牙的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01,Cramer V=0.4234)。⑥本研究儿童年龄段为5-15周岁,其中5-9周岁儿童因为换牙时期出现上前牙迟萌、前牙间隙及形状异常就诊273名,占该年龄段的98.91%;因前牙外伤就诊3名,占该年龄段的1.09%;10-15周岁儿童主要因为正畸治疗时拍摄CBCT片意外发现多生牙42名,占该年龄段的60.87%;因上前牙迟萌、前牙间隙就诊22名,占该年龄段的31.88;因前牙外伤就诊5名,占该年龄段的7.25%。上颌前部多生牙儿童就诊原因与就诊年龄具有高度相关性(P<0.001,Cramer V=0.4720)。  结论:1.就诊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上颌前部多生牙就诊性别与多生牙发生颗数无相关性,就诊性别间多生牙宽度也无相关性。2.儿童的就诊年龄与就诊原因,埋伏多生牙在颌骨内的深度,对邻牙的影响具有相关性。此结果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邻牙的影响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发现上颌前部多生牙好发区域为11、21间。发生的颗数以单发为多见。形状以锥形为多见。多生牙在矢状面位置上多发于腭侧及牙弓内。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生长方向以倒置多见。埋伏多生牙在颌骨内深度的临床分型以中位阻生为多见。4.上颌前部多生牙数目、生长方向、位置、形态千变万化,CBCT检查可以精确的定位上颌前部多生牙的位置、数目、形态及邻近组织的关系,对确定手术路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