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系统评价及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探
【6h】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系统评价及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检索策略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文献的选择与质量评价

4.疗效评价指标

5.统计学方法

6.结果

第二部分 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初探

1.问卷的调查与发放

2.纳入和排除标准

3.计分方法

4.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5.统计方法

6.研究结果

讨论

1.感染后咳嗽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评价

2.感染后咳嗽与中医体质关系的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感染后咳嗽西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感染后咳嗽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以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症的一种亚急性咳嗽。现代医学中,因其发病率高、临床误诊率高、尚未有明确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并且在反复检查无阳性指标、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本病的病情常常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病程也因此延长,这一些列特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采用特有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往往能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从中医体质学说出发,可以为本病的发生、进展与预后提供许多临床参考意义及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目的:通过系统性评价研究,为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对感染后咳嗽患者体质的研究,为治疗和预防感染后咳嗽提出有效的方案,使得中医优秀的辨证论治思维和“治未病”思想更好地运用于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干预中。  方法:1.系统评价:采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的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2.临床研究:根据诊断标准、纳入以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患者,发放中医体质类型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系统评价:愈显率合并OR值=3.26,95%的置信区间为[2.88,3.69],Z=18.6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愈显疗效上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合并OR值=4.19,95%的置信区间为[3.50,5.02],Z=15.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合并OR值=0.08,95%的置信区间为[0.04,015],Z=8.1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高于治疗组,推断治疗组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2.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体质主要为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三种,其中气虚质占比最高,达30.12%。不同年龄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46.493,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年龄段的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不同性别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14.841,P=0.03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感染后咳嗽不同性别的患者的体质分布有差异。  结论:1.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中成药合剂治疗或者西药联合中成药制剂治疗的效果更好,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报道的文献来看,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副作用相对较小。2.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体质类型多为偏颇体质,主要分布在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其中以气虚质最多。不同年龄段与感染后咳嗽患者体质有相关性,不同性别的患者体质类型也有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