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假枪真罪”案件中违法性认识的适用
【6h】

论“假枪真罪”案件中违法性认识的适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结构

一、“假枪真罪”案件的司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假枪真罪”案件司法现状

1.“假枪真罪”案件有罪判决率高

2.“假枪真罪”案件量刑偏重

(二)“假枪真罪”案件存在的问题

1. 司法判决与公众认知相悖离

2. 既有的去罪化方案不足

3. 违法性认识缺乏法律规定

二、违法性认识的溯源及借鉴

(一)违法性认识的定位

1. 国外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学说

2. 我国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学说

(二)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1. 违法性认识之“法”的内涵

2. 违法性认识之认识错误判断标准

(三)违法性认识在我国适用的构想

1.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我国刑法中相关概念的区分

2. 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位置

三、“假枪真罪”案件中违法性认识的具体适用

(一)“假枪真罪”案件中适用违法性认识的合理性

1. 适用违法性认识是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

2. 适用违法性认识是责任主义的要求

(二)违法性认识对“假枪真罪”案件定罪的影响

1. 枪支定义认识错误的界定

2. 适用违法性认识排除犯罪的情形

(三)违法性认识对“假枪真罪”案件量刑的影响

1. 适用违法性认识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形

2. 改变重刑思维顺应刑罚轻缓化潮流

结语

参 考 文 献

作 者 简 介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朱娅妮;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刑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岱;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DF7DF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