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肥城市立交下部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
【6h】

合肥城市立交下部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目的

1.1.1 来源

1.1.2 目的

1.1.3 课题在国内外概况

1.2 城市高架简介与发展

1.2.1 桥和桥空间

1.2.2 高架桥发展

1.2.3 高架桥的组成

1.2.4 研究范围界定

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线框图

第二章 合肥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现状调研

2.1 合肥市高架及立交项目概况

2.2 合肥市主要高架桥和立交桥简介

2.2.1 金寨路高架桥

2.2.2 长江西路高架桥

2.2.3 五里墩立交桥

2.2.4 合肥-环畅通工程

2.2.5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研究范围

2.3 延伸型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及周边现状

2.3.1 居住区周边的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2.3.2 商业区周边的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2.3.3 高校周边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2.3.4 办公及其他周边的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

2.4 交汇型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及周边现状

2.4.1 合肥市交汇型城市立交分布

2.4.2 交汇型城市立交现状

2.4.3 交汇型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对照分析

2.5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整合

2.6 合肥市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现状评价

2.6.1 金寨路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评价

2.6.2 合肥市立交桥下部空间利用评价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架桥及立交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3.1 对交通的影响

3.1.1 高架桥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而出现

3.1.2 高架桥在各个城市缓解交通过程中的发展

3.1.3 高架桥对于合肥市交通的影响

3.2 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3.2.1 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城市景观

3.2.2 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对城市固有景观的影响

3.2.3 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对合肥景观的影响

3.3 对商业氛围的影响

3.4 对市民居住品质的影响

3.5 对城市文化和社区生活的影响

3.5.1 城市立交系统对传统的城市文化特色的影响

3.5.2 扼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综合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构成与类型

4.1.1 延伸型

4.1.2 交汇型

4.2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4.2.1 与交通的关系

4.2.2 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4.2.3 与商业氛围的关系

4.2.4 与市民居住品质的关系

4.2.5 与城市文化和社区生活的关系

4.3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的现实矛盾

4.3.1 高架桥下部使用空间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

4.3.2 城市生活对高架桥下部空间使用的要求

4.4 人的行为方式对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的要求

4.4.1 人的行为方式

4.4.2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中人的行为对环境的要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方式实例

5.1 国内外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

5.1.1 国内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

5.1.2 国外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

5.2 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探讨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

5.2.1 街道对城市公共生活的价值

5.2.2 高架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5.2.3 利用城市立交下部创造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5.3 对合肥立交下部空间利用实例的可能性设计

5.3.1 处于居住区域

5.3.2 处于商业区域

5.3.3 设计可行性分析

5.4 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发展趋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各章小结

6.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的社会实践项目

特别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合肥市经济以及城市建设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为了解决交通日益拥堵的问题,高架桥和立交桥等竖向交通设施数量猛增,本文基于在合肥市城市生活中对于高架周边城市环境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实际案例调查分析法对合肥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进行调研,并结合时代背景、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共同分析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的综合利用,使这些空间能够回归市民的生活,为城市生活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作用。
   本课题以合肥市高架桥及立交桥下部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合肥市现有二环以内高架桥和立交桥的自身形态与尺度、周边建筑类型及分布、周边居民行为及需求等现状进行调研,并对现有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做初步评价,得出合肥市现有城市立交下部空间利用状况好中差并存,较好的少较差的多,需要结合现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城市立交带来的不利影响,丰富城市生活的结论。其次通过分析高架桥和立交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桥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限制条件,文献资料搜集,充分认识桥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特性。最后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城市立交下部空间综合利用的实例,对合肥不同类型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可能性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举出较典型空间在不同环境下利用方式进行实例分析。提出城市立交下部空间作为视觉景观中心,下沉绿化广场,特色商业空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等多种多样适宜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能性。本文意在研究如何尽可能创造更加多样化的立交下部空间利用方式,使高架桥和立交桥在便捷交通的同时能融入市民生活,也营造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著录项

  • 作者

    肖开名;

  •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苏剑鸣;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立交; 公共空间; 城市交通; 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