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苏叶提取物抑制犬血管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血液流变学机理研究
【6h】

紫苏叶提取物抑制犬血管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血液流变学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前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紫苏叶注射液中药质量检查结果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3 搭桥血管通畅情况

2.4 组织切片结果

3 讨论

3.1 紫苏叶注射液的制备

3.2 血管内膜增生手术模型的建立

3.3 紫苏叶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4 紫苏叶注射液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图 版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紫苏叶提取物对犬血管搭桥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紫苏叶抑制血管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的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紫苏叶粗粉(40μm)为原料,热水浸提、酸化处理、乙酸乙酯萃取迷迭香酸、调节 pH值、分离纯化后制备成紫苏叶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注射液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检测注射液的鞣质、树脂、草酸盐含量是否超标,测定该注射液的稳定性、刺激性、溶血性、凝集性、LD50和热源性等。将20只试验犬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1434mg/kg,478mg/kg,159mg/kg)及对照组,每组5只,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术后头静脉滴注紫苏叶注射液,每日1次,持续给药3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高切(150s-1)、中切(60s-1)、低切(10s-1)时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3个月牺牲动物,制作病理切片,测定搭桥血管远心端吻合口内膜厚度,探讨紫苏叶注射液抑制血管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理。  结果:实验结果如下。  ①注射液中鞣质、树脂、草酸盐含量均未超标;常温和光照下保存3个月后,注射液的颜色、澄明度、pH值、颗粒检查及有效成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刺激性检查显示4块股四头肌反应级总和为6级;热源性检查3只供试家兔给药后体温升高度数总和低于1.4℃;注射液未出现溶血和凝集现象,表明制备的紫苏叶注射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迷迭香酸含量为2.81mg/mL,LD50为406.82mg/kg。  ②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与未行血管搭桥术的血管相比,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后血管吻合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说明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的血管旁路搭桥手术能够成功建立血管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  ③不同剂量的紫苏液注射液能改善血管搭桥术后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用药前比较,低、中、高剂量紫苏叶注射液均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低切时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P<0.01);高剂量紫苏叶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时中切时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P<0.05),但低剂量和中剂量紫苏叶注射液对中切时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无显著影响(P>0.05);低、中、高剂量紫苏叶注射液对高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  ④不同剂量的紫苏液注射液对血管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程度不同。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血管内膜厚度为103.40±18.91μm,低、中、高剂量紫苏叶注射液组血管内膜厚度分别为66.05±10.27μm、49.31±5.61μm、27.80.±4.47μm,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紫苏叶注射液组能极显著降低血管内膜增生(p<0.01),内膜增生的程度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减轻,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⑤紫苏叶注射液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血液流变学机理,可能与紫苏叶注射液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结论:紫苏叶提取物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来抑制血管搭桥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