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D法和分形理论的传统古建聚落空间环境效果研究
【6h】

基于SD法和分形理论的传统古建聚落空间环境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1 序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对象

1.5 论文构成及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传统古建聚落空间环境的文献研究

2.2 关于宜兴市蜀山古南街的文献研究

2.3 关于传统古建聚落研究方法的文献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古建聚落空间形态分形的相关研究

3.1 研究目的与方法

3.2 传统古建聚落平面分形特征

3.3 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平面分形特征

3.4 古南街民居建筑分形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复合物理环境研究

4.1 研究目的与方法

4.2 宜兴市蜀山古南街温湿环境SD分析

4.3 基于因子分析对古南街温湿环境评价分析

4.4 古南街复合物理环境的总体感知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传统街巷改造的创作实践解析

5.1 研究目的与方法

5.2 肥东县长临河镇东街与老街的分形研究

5.3 肥东县长临河镇东街与老街改造前视觉环境分析

5.4 肥东县长临河镇东街与老街改造后视觉环境分析

5.5 肥东县长临河镇改造前后视觉环境的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各章概括与总结

6.2 本文研究结论

6.3 今后深入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SD问卷调查表

附录2 设计实践——肥东县长临河古镇街巷改造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分形理论、SD分析及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和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复合物理环境对传统古建聚落的影响。
  文章从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的综述入手,归纳总结了本研究所涉及学科的内容及方法,提取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要点并与本研究课题加以融会贯通。进而运用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宜兴市蜀山古南街传统古建聚落的空间形态、建筑平面及立面的特征进行分形研究。研究发现,古南街在总平面及建筑的平面上,分形特征并不明显,而在建筑的立面研究上,分形特征较明显且层级间具有较高的连续性。
  结合分形理论的研究结果,通过现场模拟宜兴市蜀山古南街冬夏两季温湿复合环境,对其进行SD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人们在不同的温湿环境条件下,对古南街空间环境的心理感知、满意度及喜好度。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湿热环境在古南街复合环境的评价中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环境的安静度、场景的人工度及传统感的评价上,尤为明显。
  最终进一步指导传统街巷改造的创作实践,以肥东县长临河古镇东街与老街的分形研究以及改造前后的视觉环境比较分析为例,运用SD法对其视觉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项目在改造前的缺点并加以优化。将改造前后视觉环境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总结出人们对两种不同古建聚落所产生心理感受差异的原因。
  文章总体以科学严谨的定量化数据,进而通过完整的分析论证,使建筑的设计创作更具准确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