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
【6h】

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

2.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2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岩性特征

2.2.2 地质构造特征

2.3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2.3.3 地表水体概况

第三章 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

3.1 研究区岩溶塌陷概况

3.1.1 铜陵市岩溶塌陷概况

3.1.2 池州市岩溶塌陷概况

3.1.3 安庆市岩溶塌陷概况

3.2 研究区岩溶塌陷特征

3.2.1 铜陵市岩溶塌陷特征

3.2.2 池州市岩溶塌陷特征

3.2.3 安庆市岩溶塌陷特征

3.3 研究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研究

3.3.1 铜陵市岩溶塌陷分布规律

3.3.2 池州市岩溶塌陷分布规律

3.3.3 安庆市岩溶塌陷分布规律

3.4 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危害性研究

3.4.1 铜陵市岩溶塌陷危害性

3.4.2 池州市岩溶塌陷危害性

3.4.3 安庆市岩溶塌陷危害性

第四章 研究区域岩溶塌陷机理研究

4.1 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

4.1.1 铜陵市岩溶塌陷形成条件

4.1.2 池州市岩溶塌陷形成条件

4.1.3 安庆市岩溶塌陷形成条件

4.2 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

4.2.1 铜陵市岩溶塌陷形成机理

4.2.2 池州市岩溶塌陷形成机理

4.2.3 安庆市岩溶塌陷形成机理

4.3 地下水位下降致塌数值模拟分析

4.3.1 FLAC3D简介

4.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计算成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区域岩溶塌陷防治措施建议

5.1 岩溶塌陷防治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5.1.1 岩溶塌陷防治原则

5.1.2 岩溶塌陷的预防指导思想

5.2 岩溶塌陷防治的措施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沿江地区基础地质背景及覆盖型岩溶塌陷发育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铜陵、池州、安庆三市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区内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进而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水位下降致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对区内岩溶塌陷防治措施建议进行探讨总结。得出结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位波动致塌,特别是水位下降致塌为本地区主要致塌模式。包括人为开采地下水过程中的岩溶塌陷,矿山排水初期、矿井突水引起的水位快速下降导致的岩溶塌陷。其致塌机理包括两种:其一潜蚀式塌陷,为本区主要致塌机理;其二真空吸蚀式塌陷。
  (2)、特别指出:池州市存在天然因素致塌,地下水的季节性波动所引起的潜蚀式塌陷和江西九江地震导致的振动式塌陷。
  (3)、运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典型的粉质粘土覆盖灰岩地层在水位下降下的塌陷进行了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