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传播装置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研究
【6h】

作为传播装置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概定

1.2.1 时间概念

1.2.2 空间概念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研究

1.3.2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反战活动的研究

1.3.3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敌宣传的研究

1.4 研究问题与思路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文献分析法

1.5.2 个案研究法

1.5.3 话语分析法

1.6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与局限

第二章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概况

2.1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创建原因

2.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部署

2.1.2 共产国际的援助和日本反帝势力的发展

2.1.3 战争实际迫切需求和宣传工作的需要

2.2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基本情况

2.2.1第一阶段(1937.7-1939.9)

2.2.2 第二阶段(1939.9-1942.8)

2.2.3第三阶段(1942.8-1943.7)

2.2.4第四阶段(1943.7-1945.8)

2.3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基本情况

2.3.1 完整的组织构成与人员基本情况

2.3.2 充足的经费及生活保障

2.3.3 日本工农学校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2.3.4 日本工农学校主要活动

2.4 日本工农学校的建设经过及发展

2.4.1 日本工农学校各校情况

2.5 小结

第三章 作为传播装置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3.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到达延安之前的“主体”生成与意义建构

3.2 潜移默化:校内传播

3.2.1 显性传播:以课堂为空间的传播

3.2.2 显性传播:主题集会中传播

3.2.3 隐性传播:生产与日常生活

3.3典型传播事件分析

3.3.1“自己演自己的故事”:话剧演出《岛田上等兵》

3.3.2《兵士之友》

3.3.3 成果集中展示:中外记者交流团时期的展览会

3.4小结

第四章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传播形态与特征

4.1 传播受众及特点

4.2 整合传播:传播系统表征

4.2.1 视觉媒介

4.2.2 听觉媒介

4.2.3 特殊传播形式

4.3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内容传播特征

4.3.1 以情感为导向——追求同胞之间的共情

4.3.2 以组织分工为依据——分工明确、时刻进步

4.3.3 以待遇改善为突破口——要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玥吟;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新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春泉;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4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