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机制研究
【6h】

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6

OLE_LINK7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使用随机数据表生成及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将分组标签放入密封的信封内。入组时按顺序抽取信封,遵标签序号给予相应的分组及治疗方案。将 80 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脂肪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疏肝降脂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组40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戒烟酒、低糖低脂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合理运动(控制每天步数在6000步左右),治疗前后分别观察: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2.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3.中医症候评分;4.胰岛素抵抗指数;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影像学检查(彩超及FibroScan);7.安全性。  结果:  1. 肝功能应答:治疗后两组病患的 ALT、AST 数值均下降明显且相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数值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2. 血脂学应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C、TG 值下降明显,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TC 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患者TG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 86.5%,对照组总有效率是 6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 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明显,经分析,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5. 超氧化物歧化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提高明显,经分析,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6.影像学应答:6.1 B超影像学应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经Fisher精确校正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前治疗后比较,经 Fisher精确校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2 FibroScan分级应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经Fisher精确校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前治疗后比较经Fisher精确校正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7. 安全性审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无不明显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  结论:1. 疏肝降脂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相比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能更好改善NASH病患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下降,对肝功能、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肝脏彩超分级和FibroScan数值下降明显,安全性良好。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疏肝降脂颗粒能明显降低病患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提高病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其治疗NASH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