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分享经济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6h】

分享经济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2假设提出和理论模型构建

2.1 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假设

2.2隐性知识共享对吸收能力的影响假设

2.3 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假设

2.4 理论模型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基本特征

4.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整体模型的拟合检验统计

4.4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6 中介效应检验

4.7 实证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政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十三五” 规划建议中和“十九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分享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知识共享作为分享经济的一种形式,将闲置知识和需求进行高效按需匹配,是知识资源的“去库存”,为产业集聚合作创新提供动力。分享经济视角下的集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不仅是对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研究的新拓展,也是对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再提升。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证方式研究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同时我们认为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而且创新产生的新知识也会成为企业吸收能力的一个部分。因而分析吸收能力在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意产业集聚之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分析,得出了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维度。再次,对国内外学者对隐性知识共享及其观点的贡献进行了整理,收集了衡量隐性知识共享程度的指标。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我们建立了个体互动、非正式团队共享、组织正式交流三个维度的隐性知识共享量表。以及将国内外学者对吸收能力其观点作了整理,搜集衡量吸收能力维度的指标,开发出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转化知识、利用知识四个维度测量员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和统计年鉴获得。我们开发出隐性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两个量表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重庆市创意园区如沙坪坝文化产业园区、渝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渝北区空港新城创意园区、大学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的正式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取样,取得了调查数据,并且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处理。在对创意产业集聚的测量中,我们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以及整理,且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从人力资本、产业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来构建创意产业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 12个指标来测度创意产业集聚度。  研究表明,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意产业集聚正相关,吸收能力在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结果是隐性知识共享呈现出清晰的三维结构,即个体互动、非正式团队共享、组织正式交流,并且三个维度都对创意产业集聚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员工都通过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都进行隐性知识共享。而且,隐性知识共享对吸收能力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最终的关系模型中,隐性知识共享对吸收能力的标准化路径达到了0.96,说明知识吸收能力的重要的能量来源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吸收能力的影响的前提下,它是知识吸收能力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密钥可以保证源量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知识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多样性。最后,路径分析显示吸收能力对创意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由中介作用的检验结果可知,吸收能力在隐性知识共享和创意产业集聚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换言之,隐性知识共享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创意产业集聚外,还可以通过吸收能力影响创意产业集聚。

著录项

  • 作者

    黎健豪;

  •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学科 企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健;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分享经济,隐性知识共享,创意产业集聚;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4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