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铜围网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6h】

铜围网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第一章 绪论

1.1大陈岛海域铜围网养殖活动概况

1.2网箱养殖发展状况概述

1.3网箱养殖条件下浮游生物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水质分析方法

2.2 浮游植物调查与分析方法

2.3浮游动物调查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大陈岛铜围养殖区水环境特征

3.1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物理要素特征

3.2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化学要素特征

3.3. 讨论

第四章 大陈岛铜围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1 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区网采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2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区水采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3讨论

第五章 大陈岛铜围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5.1 浮游动物种类与生态类组成

5.2 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特征

5.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铜围网养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模式,为了探究铜围网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对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附近海域的浮游生物以及海水理化要素进行了周年调查。本文依据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以及以往历史资料,分析了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水环境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特征以及季节变化状况;比较了四个季节中,上大陈岛和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和群落结构指数的差异;探讨了铜围网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19.47℃,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新建,暂无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为19.36℃,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为19.58℃,其中下大陈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温度略高于上大陈。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28.72,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为29.11,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为28.34。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溶解氧含量8.09mg/L,夏季海域溶解氧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14mg/L,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季节,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溶解氧含量为7.98mg/L,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全年海水年均溶解氧含量为8.20mg/L。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pH为8.15,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pH为8.17,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全年均pH为8.14。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四季pH均高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调查海域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年均值分别为0.325mg/L和0.048mg/L;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DIN年均值为0.297mg/L,DIP年均值为0.051mg/L;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DIN年均值为0.352mg/L,DIP年均值为0.035mg/L。  (2)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6种,其中网采浮游植物80种,水采浮游植物52种,均有硅藻和甲藻组成,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51种,水采浮游植物40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70种,水采浮游植物46种。上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4种,水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下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5种,水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8.40×105cell/m3,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8.16×106cell/m3,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4.30×105cell/m3,4.22×106cell/m3)均低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1.25×106cell/m3,1.21×107cell/m3),但是两者相差都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05和2.02,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采和水采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2.03和2.4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08和1.62,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各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秋季和冬季水质状况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  (3)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种,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43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26种。大陈岛网箱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出现浮游动物优势种13种,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13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8种。从四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来看,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生态类群都主要由暖温带近海种、亚热带外海种和亚热带广布种组成,其中每个季节都以广温种占主导,但是每个季节的优势种有所不同。四个季度调查浮游动物平均丰度36.59ind./m3,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29.94ind./m3,下大陈岛铜围网附近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40.73ind./m3。春夏秋冬四季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为119.15mg/m3,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90.95mg/m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147.35mg/m3。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变化特征与浮游植物丰度基本一致,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促进了浮游植物生长(总丰度升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优势种减少但总丰度增加)。  总而言之,由于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海水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带来的各种对环境的不利因素(饲料残渣、鱼类粪便和渔药使用等方面)导致了浮游生物生物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趋于脆弱,生态风险增加(尤其是夏季养殖海域有发生洛氏角毛藻赤潮的趋势),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铜围网养殖密度,优化网箱养殖饲养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