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研究
【6h】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研究的历史意义

2.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2)国外研究动态

1.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背景

1.1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时代背景

1.1.1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国内背景

1.1.2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国外背景

1.2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理论和实践背景

1.2.1 中国传统文化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2.2 近代西方文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1.2.3 亲自参与革命斗争和指导革命事业

1.3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成长背景

1.3.1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家庭背景

1.3.2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求学经历

2.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过程

2.1 调和思想为主导的阶段(1917年1月——1918年7月)

2.1.1 看到矛盾生活,追求调和之美

2.1.2 向往真理和平,提出调和法则

2.1.3 区分动静之生活,力辟伪调和

2.1.4 倡导和体新旧,表达调和剩言

2.2 调和与革命思想交织并存的阶段(1918年7月——1919年5月)

2.2.1 欢呼庶民胜利,认清社会革命本质

2.2.2 歌颂新纪元,认为进化靠竞争更靠互助

2.2.3 看清过激的价值,仍希望出现无血革命

2.2.4 了解工人不如骡马,重新思考现在与未来

2.3 革命思想上升为主导的阶段(1919年6月——1921年6月)

2.3.1 不满于伪和平,不再说吉祥话

2.3.2 承认阶级竞争,期望互助的光明

2.3.3 纪述五一运动史,发现变革原动力

2.3.4 深研唯物史观,探索社会主义实行方法

2.4 对敌革命与友调和思想的阶段(1921年7月——1924年1月)

2.4.1 倡言工人政治,力主工、学打成一片

2.4.2 呼唤世界革命阵线联合,建立劳农国家

2.4.3 思考国共合作,完成铲除军阀列强重任

2.4.4 推动国民革命,坚持无产阶级领导责任

3.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影响和启示

3.1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1.1 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

3.1.2 团结了工农群众的革命队伍

3.1.3 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3.1.4 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发展

3.2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历史启示

3.2.1 调和思想促进了革命思想走向成熟

3.2.2 进一步改革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结语

1.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体现着一种追求

2.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研究仍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3.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李大钊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在研究,其中他的调和思想和革命思想研究是当今学者们较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研究,可以发现从调和向革命的转变的历程,诠释着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演进的艰辛。对于深入理解和谐文化与革命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构建也有借鉴意义。   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动荡飘摇的政局,俄国十月革命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西方文化相遇激发中西文化的论争,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宣扬,以及李大钊东渡日本的求学经历等构成了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主要背景。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和思想为主导的阶段,李大钊调和思想形成,以《调和之美》的发表为标志,李大钊调和思想主导地位开始显现,李大钊区分动静之生活力辟伪调和,倡导和体新旧而发表《调和剩言》;第二阶段是调和与革命思想交织并存的阶段,以《Bolshevism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为开端,李大钊在欢呼庶民胜利的同时认清了社会没落的本质;第三阶段是革命思想上升为主导的阶段,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让李大钊不满于伪和平,不再说吉祥话,承认阶级竞争这一马克思主义学说,期望互助的光明。与此同时,他通过实践了解到工人的生活困苦至极,重新思考现在与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唯物史观探索社会主义实行方法;第四阶段是对敌革命与友调和思想的阶段,随着马克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宣传和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标志,李大钊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他提倡工人政治,力主工、学打成一片,呼唤世界革命阵线联合,建立劳农国家,思考国共合作完成,铲除军阀列强重任。   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的演变,不仅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著录项

  • 作者

    陈宝明;

  •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家军;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调和思想,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