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玉菇多糖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h】

白玉菇多糖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真菌多糖的提取方法

1.1.1 水提法

1.1.2 碱提法

1.2 真菌多糖的纯化方法

1.2.1 冻融处理法

1.2.2 溶剂处理法

1.2.3 封闭透析和超滤法

1.2.4 柱层析技术

1.3 真菌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

1.3.1 单糖组成

1.3.2 分子量

1.3.3 甲基化分析

1.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3.5 NMR光谱

1.4 真菌多糖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

1.4.1 分子量效应

1.4.2 分支效应

1.4.3 螺旋构象效应

1.4.4 化学修饰效应

1.5 银纳米颗粒

1.6 白玉菇多糖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论文研究技术线路图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白玉菇多糖的提取

2.4.2 白玉菇多糖的纯化

2.4.3 白玉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2.4.4 白玉菇多糖的结构表征

2.4.5 多糖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2.4.6 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2.4.7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2.4.8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白玉菇多糖的提取、分离

3.2 分级组分的理化性质

3.3 分级组分的免疫活性

3.3.1 细胞增殖活性

3.3.2 NO产生量

3.3.3 中性红吞噬实验

3.4 均一组分的一级结构表征

3.4.1 理化性质分析

3.4.2 紫外光谱分析

3.4.3 WHN1-1结构解析

3.4.4 WHB3结构解析

3.4.5 WHP结构解析

3.5 纳米银颗粒

3.5.1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

3.5.2 AgNPs的表征

3.6 生物活性研究

3.6.1 免疫调节活性

3.6.2 抗肿瘤活性研究

3.6.3 AgNPs的生物相容性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白玉菇属于木质腐生真菌。多糖是白玉菇中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与白玉菇提取物的多种生物活性息息相关。论文基于免疫细胞药理学模型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白玉菇多糖组分进行免疫活性比较,对白玉菇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并对白玉菇多糖进行修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白玉菇子实体中顺序提取出粗多糖WHN、WHB和WHP。WHN与WHB经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色谱分别分离出三个片段WHN1、WHN2、WHN3、WHB1、WHB2和WHB3。六种组分的成分组成和单糖组成差别显著,WHN1和WHB3具有相对较好的免疫活性。
  (2)通过Sephacryl S-300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对WHN1进行再纯化得到WHN1-1。WHN1-1、WHB3和WHP经HPLC检测发现为均一组分,三种组分的相对平均分子量为2.4×105Da、2.3×106Da和2.1×106Da。WHN1-1单糖组成分析显示WHN1-1主要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相应的摩尔比为1.1∶1.0∶3.1,WHB3和WHP均只含有葡萄糖一种单糖。
  (3)采用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和精密仪器如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和NMR分析等对三个组分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WHN1-1的主链可能是由(1→4)-β-D-Galp,(1→6)-β-D-Galp和(1→6)-β-D-Manp组成,其中(1→6)-β-D-Manp的O-3位连有支链1-β-L-Arap、(1→5)-β-L-Arap和(1→6)-β-D-Manp;WHB3的主链由(1→6)-β-D-Glcp组成,其中部分(1→6)-β-D-Glcp的O-3位连有支链1-α-D-Glcp;WHP的主链由(1→3)-β-D-Glcp组成,平均三到四个残基上O-6位连有1-β-D-Glcp。
  (5)采用体外刺激细胞的方法检测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WHN1-1、WHB3和WHP三种多糖的最大增殖指数分别为1.43、1.53和1.62,相应的剂量浓度均为50μg/mL;中性红吞噬活性最大时对应的剂量浓度为200μg/mL、20μg/mL和20μg/mL;NO释放量最大值分别为4.5μmol/mL、4.0μmol/mL和3.0μmol/mL,对应的剂量浓度均为500μg/mL。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三种多糖均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能力,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8.90%、38.18%和25.99%,对应的剂量浓度为500μg/mL、500μg/mL和100μg/mL。
  (4)利用WHP化学生物法制备AgNPs,通过UV-Vis检测发现A/P=0.25时制备的AgNPs效果最佳。FT-IR检测与XRD检测表明银粒子通过与糖环上的羟基发生作用从而结合在糖环上。体外细胞实验表明AgNPs没有细胞毒性。

著录项

  • 作者

    张娅娣;

  •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学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军辉,刘咏;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82.710.5;
  • 关键词

    白玉菇; 多糖组分; 化学成分; 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