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农业融入安置房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6h】

微农业融入安置房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微农业景观发展的概述

2.1.1 安置房的概念

2.1.2 微农业的概念

2.1.3 微农业景观的概念

2.2 微农业相关理论分析研究

2.2.1 城市规划理论

2.2.2 生态城市理论

2.2.3 农业多功能理论

2.2.4 体验经济理论

2.3.1 国外实践分析

2.3.2 国内实践分析

2.3.3 国内外实践的启示

第三章 安置房居住区微农业种植现状调研及可行性分析

3.1.社区微农业种植现状调研

3.1.1 调研范围

3.1.2 调研结果与分析

3.2.1 存在问题

3.2.2 影响因素

3.3 安置房居住区融入微农业景观的必要性

3.3.1 农业景观与城市共生

3.3.2 对社会文化的传承

3.3.3 创造经济效益

3.4 安置房居住区发展微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3.4.1 空间资源

3.4.2 技术支持

3.4.3 劳动力支持

3.5 微农业景观发展趋势

3.5.1 多元化的营销发展模式

3.5.2 新型城市农民的出现

3.6 小结

第四章 安置房居住区微农业景观设计方法及技术、管理与评价要素

4.1 安置房居住区微农业景观设计方法

4.1.1 保留生产性空间

4.1.2 填充闲置空间

4.1.3 替代绿地与建筑界面空间

4.1.4 重构新型居住区有农空间

4.2 安置房居住区建造微农业景观的技术要素

4.2.1 种植基质的选择是基础

4.2.2 种植槽的选择是前提

4.2.3 苗种的配置是关键

4.2.4 灌溉技术的智能化是推动力

4.3.1 人身安全防护

4.3.2 杜绝二次污染问题

4.3.3 维护管理中心的建设

4.4 安置房居住区微农业景观的评价方法

4.4.1 是否符合居住区环境生态绿化

4.4.2 是否符合居住区景观环境形象

4.4.3 是否符合居住区大众行为心理

第五章 设计初探——以杭州市萧山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创新村、宏新村安置房居住区为例

5.1 家庭型微农业景观设计

5.1.1 露台微农业景观设计

5.1.2 阳台微农业景观设计

5.2 公共型微农业景观设计

5.2.1 社区花园微农业景观设计

5.2.2 组团绿地

5.2.3 宅旁绿地

5.2.4 道路绿化

5.2.5 屋顶绿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居住区是群集聚居、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共同价值的集合地。居住区的和谐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在当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更多包含的是精神层面的和谐有序,富有人情味和信任度强的人际关系、居民对居住社区的主动认同等。然而,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农耕用地被征用,急剧催生出一个迅速膨胀的社会群体——城市农民,他们失去土地后伴随着对土地本能的依赖、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引发各种社会焦虑和不安,其生存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矛盾的焦点,为此,营造和谐社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出于对土地得眷恋和生活方式的“惯性”及生计,现安置房居住区中出现了一些自发种植行为,种植形式各异,破坏了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形象和居住品质。为了满足城市农民的耕种需求和居住区整体形象,重构符合失地城市农民的居住区景观形式以增加个人可支配资源和增强群体归属感无疑对于构建失地农民的和谐居住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失地的城市农民为切入点,采取文献收集、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杭州市萧山区6个安置房居住区景观存在的现象、问题及影响因素作了一定的探讨,从此基础上研究微农业景观融入安置房居住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从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提出设计方法及技术、管理与评价要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