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6h】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情况调查

1.3 试验分组及技术路线

1.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偏移

1.4.1 主要试剂

1.4.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4.3 样本制备

1.4.4 上机检测

1.5 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

1.6 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1.6.1 血常规的检测

1.6.2 肾功能、电解质的检测

1.6.3 肝功能、血脂、血糖的检测

1.7 GRACE评分

1.8 CRUSADE评分

1.9 SYNTAX评分

1.10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典型单核细胞亚群及单核-血小板聚集体动态变化

2.3 白细胞计数、总单核细胞,总MPA计数动态变化

2.4 Mon1和Mon1-MPA动态变化

2.5 Mon2和Mon2-MPA动态变化

2.6 Mon3、Mon3-MPA动态变化

2.7 LVEF与Mon2计数相关性分析

2.8 Mon2计数和Mon2 MPA计数相关性分析

2.9 入院时间差异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2.10 心肌梗死区域不同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2.11 是否患有糖尿病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2.12 是否患有高血压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2.13 是否吸烟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2.14 BMI对WBC、单核细胞亚群及MPA动态变化的影响

2.15 心肌梗死前服用阿司匹林对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2.16 有无MACE对Mon2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2.17 Logistic回归分析

2.17.1 全部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

2.17.2 完成全部流式分析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

2.18 ROC曲线分析

2.19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讨论

3.1 STEMI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动态变化

3.2 STEMI急性期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动态变化

3.3 STEMI急性期单核细胞动态变化亚组分析

3.3.1 STEMI急性期WBC动态变化

3.3.2 STEMI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动态变化与左室功能相关性

3.3.3 入院时间差异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4 心肌梗死区域不同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5 糖尿病对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3.3.6 BMI对单核细胞亚群及MPA动态变化的影响

3.3.7 服用阿司匹林对单核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3.3.8 有无MACE对Mon2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局限性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单核细胞异质性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和功能失调是众多炎症相关疾病发生发展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人类单核细胞由三个亚群组成(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胞[Mon1];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Mon2];非经典型:CD14+CD16++单核细胞[Mon3]),不同亚群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作用,其中具有促炎症表型的Mon2亚群的在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此外,单核细胞与血小板形成的聚集体(monocyte-plateletaggregate,MPA)是单核细胞活化和血小板聚集活性增强的结构基础,是与血栓和炎症相关疾病有关的新型标志物。近期有研究显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Mon2单核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与心肌酶的升高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心肌梗死后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尤其是Mon2单核细胞的数量,可能是新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和远期预后血液学标志物。因此本研究旨在国人STEMI患者中,明确以下两个尚未阐明的问题:1)STEMI后急性期(7天内)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动态变化规律;2)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变化与STEM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内容与方法:连续入选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I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8人,平均年龄58.20±11.00岁,女性22人,平均年龄64.11±9.10岁。分别在入院即刻(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之前)、第2、3、5及7天共5个时间点抽取外周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FITC,CD16-PE,CD86-PE-Cy5和CD41-PE-Cy7)。入院24小时内及第7天完成心脏彩超检查。据患者基线资料和入院化验检查结果行GRACE评分、CRUSADE评分;依据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内出现的心血管死亡、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再梗死、血运重建术、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再入院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1) MACE发生情况:全部入选的100名STEMI患者中,前壁心梗48例,下壁心梗52例;共发生7个MACE,其中院内事件4个,院外3个。院内1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人死亡。死亡3人中1人只完成第1次流式细胞检测,1人完成2次流式细胞检测,第3人完成全部5次流式细胞检测。院外3个事件中,1人死亡,2人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   2)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总单核细胞,总MPA计数动态变化:总体WBC计数在发病第1天即达到峰值,随后呈逐步下降趋势。总单核细胞计数逐渐升高,在第3天达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总MPA和MPA占单核细胞的比例在心梗后第1天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第5天达到最低值。   3)Mon1和Mon1 MPA动态变化:Mon1计数第3天达峰值,第5天开始降低(。)Mon1占总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在第2天出现轻度降低,第3天再次升高达峰值,随后呈逐步降低趋势。Mon1 MPA呈现与总MPA一致的变化趋势,即STEMI后第一天处于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在第5天达到最低值。   4)Mon2和Mon2 MPA动态变化:与第1天相比,Mon2计数第2天迅速升高[24.67 cells/μL(14.96-45.73 cells/μL) vs.48.78 cells/μL(22.89-79.45 cells/μL),P<0.0001(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下同)],并在第3天达峰值[74.13cells/μL(27.77-86.27 cells/μL)],随后呈逐步降低趋势。Mon2百分比也是从第2天开始迅速升高[6.60%(4.38%-9.50%) vs.11.26%(7.56%-18.16%),P<0.0001],并在第3天达峰值,随后呈逐步降低趋势。Mon2 MPA的变化趋势与Mon2计数相似,也是从第2天明显增高并达峰值随后逐步降低。   5)Mon3和Mon3-MPA动态变化:Mon3计数在发病前3天呈逐步降低趋势,后逐步升高。Mon3百分比与计数呈一致性变化。Mon3 MPA计数也是从发病开始至第3天呈逐步降低趋势,随后逐步增高。   6)LVEF与Mon2计数相关性分析:共有85例患者完成第7天经胸超声检测,Mon2计数的累积效应(以Mon2计数动态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表示)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r=-0.247,P=0.023,n=85)。前壁心梗组Mon2计数AUC值与LVEF呈负相关(r=-0.318,P=0.046,n=40),而下壁心梗组Mon2计数AUC值与LVEF无相关性(r=-0.092,P=N.S,n=45)。85例患者中Mon2计数峰值与第7天LVEF值呈负相关(r=-0.227,P=0.037,n=85)。前壁心梗组Mon2峰值计数与LVEF值呈负相关(r=-0.329,P=0.038,n=40),下壁心梗组Mon2峰值计数与LVEF值无相关性(r=-0.064,P=N.S,n=45)。   7)Mon2计数和Mon2 MPA计数相关性:第1天Mon2计数和Mon2 MPA计数呈正相关(r=0.881,P<0.0001,n=100);第3天Mon2计数和Mon2 MPA计数呈正相关(r=0.841,P<0.0001,n=98)。   8) Logistic回归分析:以MACE事件的发生作为二分变量,经单变量、逐步回归多变量以及经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入院即刻的Mon2 MPA计数是唯一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Mon2 MPA每增加10 cells/μL,OR=2.37[95% CI:1.265-4.44],P=0.007)。排除早期死亡病例,对98例完成全部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EMI后第3日Mon2计数是唯一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Mon2每增加10cells/μL, OR=1.248,[95% CI:1.029-1.513],P=0.02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显示,STEMI后第3日Mon2计数对MACE事件发生的判别能力具有临床意义(AUC=0.823,[95% CI:0.679-0.964],P=0.016)。   9)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以第3日Mon2计数的中位数(43.4 cells/μL)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全部5例MACE均出现在Mon2计数>43.4 cells/μL组(Log-rank检验P=0.0224)。   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STEMI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在急性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Mon2(CD14++CD16+)单核细胞在STEMI后第2天开始明显升高,第3天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这一变化伴随着Mon2 MPA的一致性改变。此外,本研究首次证实STEMI患者第3天Mon2数量和第1天Mon2 MPA的数量是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个月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首次将STEMI后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与心血管临床“硬终点”事件联系在一起,为STEMI患者危险分层提供了一个新的临床标志物。本研究的结论仍需要后续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