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6h】

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目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MPD中除CML有特征性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改变外其余亚型MP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在约90%PV患者及约50%的ET、IMF患者中发现了获得性JAK2V617F点突变。JAK2是一种组成性酪氨酸激酶,能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JAK2V617F点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JAK2发生空间构象上的改变,使其在没有细胞因子刺激的条件下仍能被激活并促进造血细胞增殖。本研究检测MPD和其它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正常人中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表达率,在BCR/ABL阴性的MPD中对突变阴性组和阳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JAK2V617F点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监测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或门诊诊疗的64例MPD患者(PV22例,ET12例,IMF14例,CML12例,CMML3例,MPD-u1例)和15例非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5例、淋巴瘤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5例)及正常人5例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x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①MPD中JAK2V617F突变的频率分别为:PV86.36%(19/22),IMF57.14%(8/14),ET41.67%(5/12),CML、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殖性疾病未分类型(MPD-u)及对照组均为0%。BCR/ABL阴性的MPD中JAK2V617F的突变率为61.54%,显著高于BCR/ABL阳性组和对照组。PV组、ET组和IMF组的JAK2V617F突变率不同,x2=2.142,P=0.032。进一步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V组和ET组的JAK2V617F突变率有计学意义,x2=2.693,P=0.007。PV组和IMF组比较,突变率无显著差异,x2=1.946,P=0.052。ET组和IMF组间比较,突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440。②PV突变阳性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阳性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较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86),但EPO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8,P=0.008)。IMF突变阳性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血红蛋白水平与JAK2V617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③PV、ET、IMF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胸、髂骨红系比例、脾肿大程度及栓塞形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本组实验中PV,ET,IMF各1例,CMML中2例存在染色体异常,无特异性,与JAK2V617F的表达不相关。⑤IMF患者中突变阴性组较突变阳性组更需要输血支持治疗。(x2=-2.017,P=0.044)⑥对21例患者(PV11例、ET3例及IMF7例)进行随访,发现JAK2V617F突变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JAK2V617F点突变在经典的BCR/ABL阴性的MPD各亚型中高发,特别在PV患者中,在本实验研究的其他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中未出现JAK2V617F突变,说明JAK2V617F点突变参与了BCR/ABL阴性MPD的发生。JAK2V617F是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和分类的重要分子标记,监测其发生有助于临床诊断、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