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性恋性身份认同的生命历程叙事研究
【6h】

同性恋性身份认同的生命历程叙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问题

1.2研究意义

2.1同性恋

2.2性身份

2.3关于身份认同的文献探讨

2.4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文献探讨

2.4.1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

2.4.2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

2.5生态系统理论

2.6符号互动论

2.6.1符号、自我、心灵、角色扮演的基本概念

2.6.2符号、自我、心灵、角色扮演的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联系

2.7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简要说明

2.7.1本质主义

2.7.2社会建构论

2.7.3酷儿理论

3.1研究方法的选择

3.2受访者标准

3.3研究资料搜集的程序和步骤

4.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4.1研究内容

4.2研究重点

4.3访谈指南大纲

5.受访者基本资料和家庭背景

5.1受访者小牛(女同性恋中以T的角色自居)

5.1.1基本资料

5.2.2家庭背景

5.2.1基本资料

5.2.2家庭背景

6.研究结果

6.1小牛(以女同性恋中的“T”身份自居)同性恋性身份认同叙事研究

6.2伟伟(以男同性恋中的“受”身份自居)同性恋性身份认同叙事研究

7.结论

7.1同性恋者自我认同的发展脉络

7.2家庭因素对同性恋性身份形成的影晌

7.3社会支持网络对同性恋性身份形成的影响

7.4宗教信仰对同性恋性身份形成的影响

8.以社会工作视角提出的建议

8.1应加强和提供对同性恋的个案社会工作辅导

8.2增强同性恋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丰富人际社交互动模式

8.3可在个案服务过程中采用叙事分析法来记录和分析案主的境遇

8.4针对个案辅导中要重点诠释和分析案主的价值观以及案主自身对事件的诠释

8.5针对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建议

9.研究限制

9.1受访者对研究者提出问题的理解和诠释直接影响了访谈资料结果

9.2叙说分析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在单一个案例,限制了样本量和样本代表性

9.3研究受访者年龄层和阅历的限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革,同性恋相比于过去已经能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接纳,但目前大多数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父母依然认为同性恋行为是一种变态心理,世界主流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仍旧坚持同性恋是犯罪,一些国家甚至认为同性恋行为是违法行为如2013年俄罗斯出台反同性恋法,将逮捕同性恋者或者支持同性恋的公民。以上这些激进的歧视同性恋社会文化规范无疑阻碍了同性恋群体的自我认同,尤其给同性恋青少年的社会化和心理成长带来了创伤。为了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帮助同性恋青少年接纳和认同自己,进而预防同性恋青少年因为外界歧视和自身家庭的反对,产生自我认同恐惧或偏差性自我否定行为。本研究邀请两位同性恋受访者小牛(女同性恋中的“T1”角色)和伟伟(男同性恋中的“受2”角色)结合主观诠释叙说自我认同的生命历程。笔者一方面结合身份认同的相关文献理论,梳理受访者的自我认同心理发展脉络和影响其自我认同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结合社会个案辅导服务理论与实践,提出一些协助同性恋青少年群体在外界歧视和家庭反对的环境下,更好的面对和接纳自我的社会工作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孙琳;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俞;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同性恋,性身份认同,生命历程,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