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
【6h】

四川省主要稻作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与综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水旱轮作对农田生态系统作用

1.2.2 目前对水旱轮作综合评价的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切入点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数据的获取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2.1.1 数据的收集

2.1.2 数据的整理

2.2 数据的处理

2.2.1 数据的折算

2.2.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2.3 综合评价方法

2.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2.3.2 变异系数法及其在综合评价的运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效益评价与分析

3.1.1 平原区水稻种植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

3.1.2 平原区旱季的效益评价与分析

3.1.3 平原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与评价

3.1.4 平原区水早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3.2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3.2.1 丘陵区水旱轮作水稻种植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3.2.2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旱季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3.2.3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周年综合效益的评价与分析

3.2.4 丘陵区水旱轮作模式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3.3 同种模式在不同区域间的效益分析

3.3.1 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

3.3.2 油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

3.3.3 小麦-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在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效益比较

3.4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推广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5 四川水旱轮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总结及推广建议

4 结论与讨论

4.1 水稻与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轮作农业综合效益高

4.2 高产高效轮作模式因注重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协调发展

4.3 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4.4 进一步加大农业资金和服务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5 建立一套客观实用评价方法解决评价难的问题

5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旱轮作是四川最主要的稻作方式之一,对水旱轮作模式进行调查及综合评价有利于我国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为进一步的定位实验提供数据基础和优化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解决当今人与耕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粮食单产,成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在对四川平原和丘陵地区现有水旱轮作模式的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水旱轮作模式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取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分别对指标进行赋权,根据得到的指标权数和指标无量纲化值,求出各模式的三大效益值和综合效益值;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评选出高效水旱轮作模式,并根据客观情况提出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推广的合理化意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水稻与果菜类和经济作物的轮作综合效益要明显比水稻与传统粮食作物轮作的综合效益好。  (1)平原区的8种水旱轮作模式稻季和旱作物季的单产、化肥使用强度、成本投入、商品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萝卜-水稻模式水稻种植季每亩的单产、成本和商品率最高,分别为547.3kg、897.6元和0.76,稻季化肥使用强度最大的是小麦与水稻轮作,每亩施用化肥133.9kg;旱季产量最高的还是水稻与萝卜轮作为4682.2kg、商品率为1,成本最高的是大蒜与水稻轮作,每亩1768.4元,化肥使用强度最高的是水稻与烟草213.1kg,其产值也最高,超过1万元。  (2)丘陵区9个水旱轮作模式,产值最高、纯收益最好、产投比最优的是草莓与水稻轮作,其纯收益高达309120元/hm2,但是化肥农药使用严重,两者每公顷花费分别高达3666和9208元;产值最低的是油菜-水稻轮作模式,每公顷年产值29833元。  (3)油菜-水稻轮作模式和小麦-水稻轮作模式在平原区比丘陵区综合效益好,而马铃薯-水稻模式在丘陵区的综合效益比平原区好。平原区免耕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别有利于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模式效益的提高,丘陵区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著录项

  • 作者

    卓福昌;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农村与区域发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首成,陈勇,闫志英;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水稻,水旱轮作,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