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临床表型分析和突变筛查
【6h】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临床表型分析和突变筛查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表型资料的收集

2.2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

2.3 待查基因的确定和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4 基因组DNA的制备

2.4.1 试剂、仪器及耗材

2.4.2血液标本的获取

2.4.3基因组DNA的提取

2.4.4基因组DNA的扩增

2.4.5 电泳

2.5 PCR产物纯化

2.6 PCR产物测序

2.6.1 测序反应

2.6.2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的制备

2.6.3 测序

2.7 碱基突变判断

3 结果

3.1 6个PSEK家系文献资料

3.2 6个PSEK家系的表型和遗传特点分析

3.2.1表型特点分析

3.2.2遗传特点分析

3.3 家系Ⅰ的突变筛查

4 讨论

5 结论

5.1 表型分析

5.2 突变筛查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7.1 本人简历

7.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7.2.1 参与的科研项目

7.2.2 参加编写和撰写的专著或论文

7.3 致谢

文献综述 几种隐性遗传性单基因皮肤病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展开▼

摘要

红斑角化症是一组以广泛分布的红斑(固定或移动)为特征,伴随掌跖角化等表现的疾病,主要有两种临床亚型: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KV)和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SEK),二者均为具有不完全外显率和差异表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但其分子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仅Ishida-Yamamoto等对PSEK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其研究结果受到了其他学者的怀疑;国内尚无关于PSEK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中PESK的临床表型特点及其一致和差异性,并对其家系传递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测序的方法筛查某些候选致病基因的突变,以期为明确其分子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该研究检索并收集国内自1980年以来报道的6个PSEK家系资料,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家系间临床表型和传递模式,同时参考OMIM记载的分子遗传学信息选择了几个候选致病基因,并对其中一个家系中患者的这些基因进行了突变筛查.对6个PSEK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多数患者早年发病,表型至青春期发展充分;2)典型皮损为对称分布的散在红色斑块,表面出现角化和鳞屑,部分患者可出现特殊表型;3)该病在家系中的传递基本均呈连续性,成员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同胞中患者比例接近1/2;4)患者群体中绝大部分临床表型充分表现,但外显率并非100%.对其中一个PSEK家系进行的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示:1)Loricin基因未发生突变;2)EKV相关致病基因GJB3和GJB4也未见突变发生.该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PSEK的临床表型谱及遗传特点与其他人群无显著差异;2)该病外显率高,但不同患者临床表型之间存在差异表达;3)该病存在遗传异质性,很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