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尿病舌下络脉诊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6h】

糖尿病舌下络脉诊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舌下络脉诊和糖尿病肾病的古、今认识

2.实验研究

3.讨论

结语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1:舌组织光镜

附图2:肾组织电镜

附: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舌下络脉诊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研究,以达到对舌下络脉诊意义的更深入认识,并为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辅助手段。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组。模型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55mg/kg的方法造模,然后按患病时间的长短(成模后7天、成模后40天、成模后70天)分为三组。成模后,按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不予药物干预治疗,依次处死大鼠,取部分舌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取大鼠肾脏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分析探求舌下络脉瘀阻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结果:   1.舌下络脉光镜观察:正常组:正常组大鼠舌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小静脉未见明显组织改变,无瘀血扩张等瘀血征。模型组:三个模型组中,大鼠舌下络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舌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或小静脉瘀血、扩张和管壁增厚等瘀血征。模型Ⅰ组出现率为70%;模型Ⅱ组为47%;模型Ⅲ组为63%。 2.肾组织电镜观察:正常组: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超微结构均未发现有异常改变。模型组:糖尿病大鼠从模型Ⅰ组到模型Ⅲ组,都有肾小球系膜扩张、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足突细胞融合,且都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肾小管基底膜的进行性增厚。模型Ⅰ组(模型稳定后7天)和模型Ⅱ组(成模后40天)表现出了DN早期的病理改变,且呈逐渐加重趋势。在模型Ⅲ组中(成模后70天),肾小球系膜呈弥漫性扩张,融合成片,扩展到周边毛细血管襻,压迫毛细血管腔,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系膜细胞严重增生。在严重增厚的肾小球基底膜上,发现有高电子密度的免疫复合体呈团块状沉积,基底膜形状不规则,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管除了有基底膜增厚外,还出现了大量脂肪泡的沉积。 结论: 1.舌下络脉与肾脏病理改变在性质上是一致的,肾脏病理损害的存在,通常伴有舌下络脉瘀阻的情况发生。但是,舌下络脉瘀血轻重程度的改变,与肾脏病理改变的轻重程度有差异。 2.舌下络脉和肾脏在疾病初发时即出现的病理改变属“新病入络”、“新病致瘀”;在模型I和II组的这个阶段,即糖尿病发病的早期,在机体正气尚盛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扶正祛邪,可以及时纠正病理损伤、阻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在模型III组这个阶段,随着病变的加重,在络脉瘀阻的基础上,出现了痰邪等病理产物,与瘀互结于络,形成了络损程度更深的“久病入络”,病机演变更为复杂,治疗不易。

著录项

  • 作者

    白洁;

  •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诊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维骐;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糖尿病,舌下络脉诊,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