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6h】

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2方法

3.结果

附图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针对侵入角膜缘多于2mm的初发型静止期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对治疗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对手术病例的胬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正常球结膜、胬肉和经MMC治疗的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评价MMC对胬肉注射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MMC治疗翼状胬肉理想的用药方式、剂量、治疗时机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1.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四组:A组、B组、C组、N组。需手术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组织,留标本作病理检查; 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一次,0.1ml/次(0.4mg/ml),注射药物后3周至10周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病理检查。C组于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一次,0.1~0.2 ml(0.4mg/ml),复查时记录主观感觉,观察胬肉的变化情况。N组为无翼状胬肉者的球结膜。 2.H.E.染色:分别将A、B、N组标本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别对A组、B组、N组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4.随防:观察翼状胬肉头、体部情况,眼部并发症,有无复发。 结果:1.临床观察:部分患者注射MMC后,有眼痛症状,经治疗后减轻。患者在注射MMC后1个月内有结膜水肿、充血,但逐渐减轻,C组在3~12个月后复查时可见翼状胬肉头部较注射MMC前苍白,组织比原来缩小变薄,头部边缘成为膜状,血管消失或变细。体部充血减轻,血管有不同程度萎缩。B组手术时翼状胬肉头部与角膜的粘连比A组明显减轻,易于剥离,术中出血也较A组减少。B组术后1周拆线时见切口已愈合,巩膜暴露处色苍白,无血管,结膜切口边缘与下方巩膜表面粘着似不如A组紧密。C组22例36眼,治愈1眼,显效20眼,有效15眼,无效0眼,恶化0眼。使用MMC的B、C组均未出现因使用MMC而出现的并发症。2.H.E.染色结果:光镜下,B组翼状胬肉头、体部可见血管减少,基底膜附近小血管萎缩。成纤维细胞减少,且胞体小,核深染,核形态不规则,胞浆欠清晰,炎性细胞减少。血管检测:光镜下,A、B组标本血管数量明显较正常结膜多,呈散在分布,炎性细胞也比较正常结膜明显多,以血管周围为多见。应用MMC组可见血管及炎性细胞明显减少。A组,头、体部的血管数分别与B、N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常球结膜VEGF、TGF-β1的表达较A、B两组低。A组VEGF、TGF-β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显著(p<0.05)。4.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两手术组术后1年内均未见真性翼状胬肉复发,A组有一例可见明确的新生血管伸向角膜方向。 结论:1.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目较正常结膜组织显著性增加。2.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TGF-β1因子表达较正常结膜组织增加。3.MMC对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4.丝裂霉素C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1因子的表达。5.局部注射MMC有抑制翼状胬肉增长,减少术后复发,降低术后复发率作用。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