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6h】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64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情况下对冠状动脉测量准确性的评价—心脏体模模拟实验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定量评估心肌桥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3.1 MB的位置分布及发生率

3.2 MB厚度、长度及两者关系

3.3壁冠状动脉受压与心肌桥厚度关系

3.4孤立性心肌桥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3.5心肌桥的位置及邻近冠状动脉粥样钙化

3.6 MB的存在与冠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心肌桥的诊断进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64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情况下对冠状动脉测量准确性的评价-心脏体模模拟实验研究背景与目的 64层螺旋CT目前广泛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呼吸、心率、心律、重建方式等,其中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冠状动脉血管测量准确度的客观评价比较少,故本实验使用GE公司开发研制的心脏动态体模模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AW4.2工作站心脏软件包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心率情况下同一冠状动脉的管径值,并与实际数据比较,观察该测量软件对于冠状动脉测量的准确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材料与方法:运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以心脏扫描的模式对心脏动态体模进行扫描。心率设置为0、40、45、50、55、60、65、70、75、80、85、90、95及100次/分(beats per minute,bpm)。X线球管转速为0.35s。对所有扫描图像在R-R间期75%进行双扇区重组,对重建图像进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将心脏体模中的模拟冠状动脉图像在AW4.2工作站上采用CT心脏软件包进行测量,得到管腔值径。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着心率增加,重组图像质量逐渐下降,心率>80bpm时模拟冠状动脉管腔失去正常形态,出现模糊等伪影,无法测量。对0-80bpm心率图像进行测量,数据无规律性,其中0、40、45、50、55、60、65、70、75bpm心率组与真实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80bpm组与真实值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运用AW4.2工作站的心脏分析软件包进行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的测量,心率小于75bpm时,冠状动脉测量值准确性较高,可以对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进行量化评估。 第二部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肌桥定量评估研究研究背景与目的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心脏病变,但众多研究发现其与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多种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但其检出率(0.5%-2.5%)远远低于尸检率(15%-85%)。64层螺旋CT以其快速扫描为特点,图像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提高,对于心肌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显示更为清楚,可以较为准确的发现及评估心肌桥。故本研究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临床上疑似或是确诊冠心病的病人的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心肌桥长期压迫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Artery,MCA),是否会引起邻近肌桥的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学术界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心肌桥的存在是否与其邻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 材料与方法: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独立分析临床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的1247例患者的64一MS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图像,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心肌桥及邻近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心肌桥的厚度、长度、壁冠状动脉的狭窄度,记录心肌桥的位置,分析心肌桥长度与厚度相关性,心肌桥的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度的关系。并分析孤立性心肌桥的壁冠状动脉狭窄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根据MB位置将钙化分为心肌桥近端钙化,心肌桥远端钙化;根据心肌桥存在有无分为有MB组和无MB组,分析MB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47例患者中,CCTA发现MB共383例(30.7%,383/1247)。左前降支发生率最高为66.8%(256/383)。MB的平均长度及厚度为16.9mm±9.4mm和3.5mm±3.1mm。MB的长度和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232,P<0.05):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93例孤立性心肌桥病人的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性。(x2=11.77,P<0.05)383例心肌桥患者中发现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共95例(95/383),其中心肌桥近端钙化发生率较高,MCA段仅见…例明显钙化斑块,相对肌桥远端钙化发生率较低。LAD分支中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斑块形成86例(90.5%,86/95)。心肌桥组与相同位置的对照组配对分析,发现二者在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7)。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相关关系(r=0.842。P=0.002)。结论 64层螺旋CT可以较为准确诊断MB并评价其形态特征,MB好发生于LAD中段,MB的长度及厚度有相关性;MCA的狭窄程度与心肌桥厚度存在相关性;MCA的狭窄度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心肌桥LAD分支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最高;无MB组与MB组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MB与粥样斑块发生率密切相关。MCA受压程度越明显,粥样斑块发生率相对越高,心肌桥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