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校刊研究(1912-1949)
【6h】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校刊研究(1912-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中学教育之发展

一、领先全国的中学数量

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校教育

三、孕育校刊的土壤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校刊出版概况

一、以综合性刊物为主

二、“校刊人”群像

三、良莠参半的编辑表达

四、商业化的出版运作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校刊的内容特点

一、浓郁的文学色彩

二、高度关注政治时局

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美中不足的科研论文

第四章 校刊内容与中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关系

一、校刊中表达出来的中学生成长环境

二、校刊中表达出来的中学生人生理想

三、中学生群体的理想与矛盾

结语

一、理念:校刊是一种文化事业

二、纽带:校刊是沟通情感的桥梁

三、成长:校刊是时代先锋的培养空间

四、领先:校刊是格局广大、超出校园的社会媒介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上海地区现存民国时期中学校刊汇总整理

附录二 图表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民国时期的上海得益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地理条件,成为民国出版业中心,同一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教育蓬勃发展,且绝大部分中学都有了自己的校报校刊。据笔者初步统计,上海现存民国中学校刊超过400本,涉及了110多家民国中学,是有待系统开发并整理的珍贵一手资料。中学校刊是反映中学生生存状况、思想状况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校史、教育发展历程、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历史资料。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及国内其他地区保存的一手文献加以系统整理、归纳,以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校刊的主创群体和内容性质为归类依据,通过对校刊原件的分析,对民国时期上海的中学校刊进行定义、分类、分析,详细说明了它们在出版形态、内容、影响方面的特点与共同点,从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教育细节着手,对上海地区民国中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此时期上海地区中学教育的发展变迁,进行一个侧面的展示、分析。  本文认为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中学校刊较为完整的呈现出当时中学生的总体风貌。校刊依托于当时上海雄厚的中学教育资源,在编、印、发等期刊出版环节努力向专业的期刊运营模式靠拢,并在内容上体现出上海中学生尊重传统、广纳新知,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同时又因残酷的社会现实而苦闷的真实的成长过程。校刊在当时已成为凝聚师生情感、培养时代先锋的一项文化事业,是拥有广大格局、超越校园这一范围局限的社会媒介。虽然从整体上看,校刊的内容和结构相对其他刊物来说过于简单,在美术、宣传、内容多样性等方面也不及今日上海的中学校刊,但其独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和风格恰好最直接的体现了民国上海地区中学生的生存环境及思想变化,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珍贵文献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