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TGAM和FcγRⅢ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6h】

ITGAM和FcγRⅢ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中出现大量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补体激活,引起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依据目前已知SLE发病机制的主要通路,免疫复合物清除异常是SLE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ITGAM和FcγRIIIA都属于免疫复合物通路,作为两种与免疫复合物清除相关的重要免疫分子,其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复合物处理障碍。
   目的:
   (一)比较SLE患者和正常对照,SLE合并肾炎和未合并肾炎、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TGAM和FcγRIIIA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差异,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联,并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
   (二)Meta分析ITGAM-R77H和FcγRIIIA-F158V基因多态性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其风险等位基因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病例组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省立医院的SLE患者60例。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的诊断及分类标准量表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并进行SLEDAI评分。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FITC、PE、PE-Cy5三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TGAM和FcγRIIIA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E患者和对照组PBMC中ITGAM及FcγRIIIA mRN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以前Medline、Blackwell、Embase等数据库并配合手工查找ITGAM-R77H和FcγRIIIA-F158V基因多态性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的文献,由两位评价员分别对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探讨其风险等位基因的剂量效应关系。
   采用SPSS 10.01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正态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对患者组和对照组ITGAM和FcγRIIIA的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结果:
   (一)SLE患者PBMC中ITGAM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SLE患者与正常对照、SLE合并肾炎和非肾炎、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PBMC中ITGAM蛋白表达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中性粒/单核/T细胞ITGAM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SLE非肾炎组相比,SLE肾炎组中性粒细胞ITG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但SLE活动组与SLE稳定期组PBMC中ITGAM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SLE患者PBMC中ITGAM蛋白表达与SLEDAI的相关性:
   SLE患者中性粒/单核/T细胞ITGAM蛋白表达与SLEDAI均无显著性关联。其中SLEDAI与患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ITGAM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T细胞的表达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SLE患者PBMC中ITGAM蛋白表达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联:
   伴发浆膜炎、神经系统损害的SLE患者单核细胞ITGAM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伴发C3降低的SLE患者中性粒细胞ITG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伴发抗-RNP阳性、ESR增高的SLE患者单核细胞ITGAM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4.SLE患者PBMC中ITGAM mRNA水平的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PBMC中ITGAM mRNA水平显著降低;SLE肾炎组与非肾炎组、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PBMC中ITGAM mRNA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SLE患者PBMC中ITGAM mRNA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
   SLE患者PBMC中ITGAM mRNA水平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
   6.SLE患者PBMC中ITGAM mRNA水平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联:
   伴发关节炎的SLE患者ITGAM mRNA水平显著升高。未发现ITGAM mRNA水平与实验室特征有显著关联。
   (二)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SLE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SLE合并肾炎和非肾炎,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PBMC中FcγRIIIA 蛋白表达水平:
   与SLE非肾炎组相比,SLE肾炎组NK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SLE稳定期组相比,SLE活动组NK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NK及单核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2.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蛋白表达与SLEDAI的相关性:
   SLE患者NK/单核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与SLEDAI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蛋白表达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联:
   伴发关节炎的SLE患者NK细胞FcγRIII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伴发肌炎的SLE患者FcγRIIIA蛋白显著升高;伴发脱发、肾脏病变的SLE患者单核FcγRIII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伴发C3降低、白细胞减少的SLE患者NK细胞FcγRIII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伴发IgA 升高的SLE患者单核细胞FcγRIII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4.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SLE非肾炎组相比,SLE肾炎组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显著降低;SLE活动期组与SLE稳定期组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与SLEDAI的相关性FcγRIIIA mRNA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246,P>0.05)。
   6.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的关系伴发抗-SSB阳性、抗-RNP阳性、C3降低、IgG升高的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 mRNA水平显著降低;未发现FcγRIIIA mRNA水平与临床特征有显著关联。
   7.SLE患者PBMC中ITGAM和FcγRIIIA不同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SLE患者中性粒细胞ITGAM蛋白表达与其在单核细胞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单核细胞ITGAM蛋白表达与FcγRIIIA表达呈正相关,与NK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但均无统计学差异;中性粒细胞ITGAM蛋白表达与NK/单核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T淋巴细胞ITGAM蛋白表达与NK、单核细胞FcγRIII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8.SLE患者PBMC中ITGAM和FcγRIIIA mRNA水平的相关性SLE患者FcγRIIIA mRNA与ITGAM mRNA水平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
   (三)Meta分析:FcγRIIIA-F158V和ITGAM-R77H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1.FcγRIIIA-F158V与SLE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最终有17个研究纳入FcγRIIIA与SLE的Meta分析,包括3,493个SLE病人和2,426个对照,病人中1711个SLE肾炎和1782个SLE非肾炎,其中1855个欧洲裔,409个非洲裔,1229个亚洲裔。Meta分析分为三组比较:SLE vs.对照,SLE肾炎vs.SLE非肾炎,SLE非肾炎vs.对照。结果发现:在总人群中,158F等位基因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并且纯合子FF基因型在SLE组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按种族分层发现,158F等位基因与欧洲和亚洲裔SLE显著相关,且纯合子FF基因型仅在亚洲人群SLE中呈现剂量效应关系;158F等位基因仅与亚洲人SLE合并肾炎组显著相关;纯合子FF基因型与亚洲裔、欧洲裔SLE较非洲裔SLE关联强。
   2.ITGAM-R77H与SLE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共纳入了5个GWAS研究,包括12123个病人和17106个对照,Meta分析结果发现:风险等位基因A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显著相关,纯合子AA vs GG。
   结论:
   (1)SLE患者PBMC中ITGAM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且mRNA水平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SLE患者PBMC中FcγRIIIA蛋白水平无异常表达,但发现mRNA水平显著降低。SLE肾炎组FcγRIIIA蛋白显著升高但mRNA水平显著降低。不同临床特征及疾病活动度SLE患者ITGAM和FcγRIIIA表达有差异。
   (2)SLE患者中性粒与单核细胞ITGAM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患者FcγRIIIA与ITGAM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确定FcγRIIIA与ITGAM在SLE发病中有相加作用,还需进一步蛋白质组学研究。
   (3)ITGAM-R77H和FcγRIIIA-F158V与SLE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且FcγRIIIA-158F呈剂量效应关系,158F等位基因与亚洲人狼疮肾炎显著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