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凭静脉麻醉中BIS联合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6h】

全凭静脉麻醉中BIS联合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时以脑电双频谱指数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联合调控麻醉深度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的关系并和以常规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控麻醉深度方法做比较。
   方法:选择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择期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和麻醉深度调控组(M),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对照组:麻醉维持过程中以传统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判断麻醉深度,调节麻醉药用量维持患者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各自基础值的±20%之内。调控组:根据BIS和AAI值调整麻醉药用量,维持患者AAI值15~30、BIS值40~55。两组当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于各自基础值的±20%时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手术需要和肌松监测间断静注肌肉松弛药,根据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等补充液体和血制品。麻醉医师的差异不涉及本研究。
   对照组中BIS及AAI监测仪背对麻醉实施者,麻醉实施者仅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之内,所有数据均由另一位麻醉医师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行左桡动脉穿刺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 MAP),连接Aspect A-2000XP型BIS监测仪连续监测BIS值,连接丹麦A-line麻醉深度监测仪连续监测AAI值。患者安静10分钟后测定MAP、HR、BIS、AAI值并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和血皮质醇值作为基础值(T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至血浆浓度2.0u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至血浆浓度2.0ng/ml、静注罗库溴铵0.6~1.0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麻醉深度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1.0~5.0u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1.0~5.0ng/ml、根据手术需要和肌松监测间断静注罗库溴铵。对照组根据麻醉者经验以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麻醉深度,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以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之内。调控组根据BIS和AAI值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AAI15~30、BIS40~55。根据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等补充液体和血制品。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胃肠吻合时(T3)、关腹前(T4),气管拔管后(T5)分别记录患者MAP、HR、BIS、AAI值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患者有无体动反应、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
   拔管后患者镇静评分采用OAA/S法(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scale)。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有无麻醉并发症尤其是术中知晓,术中知晓采用国际公认的调查问卷。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调控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血管活性药使用较多(P<0.05)。
   (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较平稳。对照组在手术切皮时血压、心率有升高(P<0.05)。
   (4) 两组患者BIS、AAI 值术中较基础值均有下降,气管拔管后与基础值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在T2、T3、T4时BIS、AAI 值较调控组高(P<0.05),其余时点无显著差异。
   (5) 与基础值比较,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各时点血糖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只有T2、T3时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点无显著差异;血皮质醇值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T2、T3、T4、T5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时点无显著差异。调控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各时点血糖值和血皮质醇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基础值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血糖、血皮质醇基础值间无明显差异。T2、T3时对照组血糖值均较调控组高(P<0.05),其余时点两组血糖值间均无显著差异。T2、T3、T4、T5时对照组血皮质醇值均较调控组高(P<0.05),其余时点两组无显著差异。
   (6)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对照组有一例患者有术中知晓发生,两组其余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及其它麻醉并发症发生。
   结论:BIS、AAI 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已得到普遍认可。
   本实验经观察认为,BIS、AAI 值与麻醉深度及应激反应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并能够指导调控麻醉深度,以减少过度应激反应对身体的伤害,提高麻醉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