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状况进行统计,以及对预后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p53(17p13)、ATM(11q22.3)、CSP12(12号染色体着丝粒)对2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并与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21例患者中,15例(71.4%)检出有遗传学异常,其中del(13q14.3)异常10例(47.6%),del(13q14)异常3例(14.2%),+12异常5例(23.8%),del(17p13)异常3例(14.2%),del(11q22.3)异常2例(9.5%)。其中同时出现两种遗传学异常为6例(28.6%),同时有3种遗传学异常为1例(4.8%);
   2)10例del(13q14.3)异常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60岁以上(包括60岁)为6例,60岁以下为4例,应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统计分析,del(13q14.3)阳性在不同性别及年龄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Binet分期,这10例del(13q14.3)患者中5例处于A期、3例处于B期、2例处于C期,此2例C期患者均伴有del(17p13)异常。经统计学分析,del(13q14.3)阳性在Binet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例del(13q14)患者1例处于A期、2例处于B期,此3例患者同时均伴有del(13q14.3)异常。3例del(17p13)患者均处于C期。2例del(11q22.3)患者1例处于A期,1例处于C期。5例+12患者中2例处于A期,2例处于B期,1例处于C期。5例复杂核型异常的患者中4例处于A期,1例处于B期,2例均处于C期。
   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多种遗传学异常,部分病例具有复杂核型异常,其中13q缺失是最常见的核型异常,此外本实验中还检测到+12、del(17p13)、del(11q22.3)异常。本实验中13q缺失在不同性别、年龄分组以及Binet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克服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具有敏感、特异、直观的优点,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测、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肿瘤微小残留病灶评估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