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炎症性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6h】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炎症性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标本收集

2.2主要仪器及试剂

2.3实验原理

2.4实验方法

2.5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心电图结果:

3.2 颈部血管彩超结果

3.3 心脏彩超结果

3.4 RA组与NC组颈部血管及心脏彩超测量参数比较

3.5 RA患者心脏彩超测量参数与临床、实验室资料间相关性分析

3.6 RA患者M-IMT值与临床资料间相关性分析

3.7 RA合并AS组、RA无AS组及NC组血清MIF、IL-17、IL-23水平比较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人简历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附录3 课题知情同意书

附录4 受试者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登记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高发心血管病变近年来受到关注,其占RA患者死因的42%,而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并不能完全解释RA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慢性炎症性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RA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如何,以及炎症因素在RA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检查了解RA患者心脏病变及动脉硬化的发生情况,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RA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自身抗体及临床指标等,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RA合并AS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因素在RA合并AS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9.9-2010.5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排除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RA患者69例,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指标,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6例作为对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两组心脏和颈动脉,检测颈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M-IMT)及室间隔厚度(IVS)等多项心功能指标。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RA合并AS组、RA无AS组及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MIF, IL-17、IL-23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1.心脏彩超结果显示RA患者中78.26%(54/69例)存在异常,依次为左室顺应性减低30例,瓣膜返流22例,主动脉瓣钙化伴少量返流6例,心律不齐4例;正常对照组中心脏彩超异常发生率仅为26.32%(20/7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9.05, p<0.01)。但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4% vs 9.21%, p>0.0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右室内径(21.69±3.32 vs 20.47±3.69, p<0.05)及室间隔厚度(9.45±1.13 vs 8.91±1.55, p<0.05)增大,左室后壁厚度(LVPW)(9.05±0.94 vs 8.32±1.39, p<0.01)显著增加,射血分数(EF)(65.63±4.04 vs 68.95±7.33, p<0.01)及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VE/VA)(1.03±0.32 vs 1.35±0.45, p<0.01)显著减低。
  3. RA患者EF值与ESR(r=-0.290, p=0.023)、RF(r=-0.335, p=0.01)呈负相关;VE/VA值与病程(r=-0.312, p=0.017)、抗CCP抗体(r=-0.334, p=0.041)呈负相关。
  4.颈部血管彩超结果显示 RA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52.17%(36/69例),其中颈动脉早期硬化19例(M-IMT≥0.85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7例(M-IMT>1.3mm);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15.79%(12/7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1.62, p<0.01)。
  5. RA患者M-IMT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0.95±0.17 vs 0.85±0.15, p<0.01),且与年龄(r=0.568, p=0.000)、RF(r=0.264, p=0.045)呈正相关;RA病情轻度、中度、重度活动三组M-IMT值依次为0.80±0.22、0.92±0.11、1.04±0.13mm,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M-IMT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1.247, p=0.000)。
  6. RA合并AS组(n=30)MIF水平明显高于RA无AS组(n=30)及NC组(n=64),(15.25±1.72 vs 13.82±2.19 vs8.01±2.87, p<0.05);且与M-IMT值(r=0.271, p=0.036)、斑块大小(r=0.291, p=0.024)、IL-17(r=0.328, p=0.007)及 IL-23水平(r=0.316, p=0.010)呈正相关。
  7. RA患者血清IL-17, IL-23水平在有AS组与无A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2.03 vs 2.52±1.28,448.74±173.66 vs 380.07±136.95, p>0.05),但均高于NC组(p<0.05)。
  8.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RA患者血清 MIF、CRP及 RA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是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1. RA患者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
  2. RA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IL-17、IL-23水平密切相关。
  3.血清MIF、CRP水平及 DAS28积分可能是RA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4.炎症因素及自身抗体可能在RA合并心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唐茜;

  •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建华;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14.252.02;
  • 关键词

    心血管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