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6h】

冠心病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3 临床资料中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

4 研究对象来源:

5 临床一般资料收集:

6 血浆标本收集:

7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方法:

8 主要试剂:

9 主要仪器设备:

10 实验方法:

11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 血浆ADMA及血浆Hcy浓度比较:

3 血浆ADMA浓度与血浆Hcy浓度相关性分析:

4血浆ADMA及Hcy浓度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协方差分析:

5 血浆ADMA浓度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6 血浆Hcy浓度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7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1 冠心病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相关性:

2 冠心病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性:

3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 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相关性:

4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相关性:

5 本课题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相关性,同时分析两者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ADMA是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因胸闷、胸痛住院患者159例,男性95例,女性64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61.59±11.05)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临床病史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5例和对照组34例,根据临床病史、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冠心病组125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亚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亚组5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41例。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125例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2例、双支病变亚组33例、多支病变亚组40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ADMA浓度,同时采用Hcy定量检测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浆Hcy浓度。
  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ADMA浓度和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ADMA浓度和Hcy浓度显著升高,两者之间相比较呈正相关,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与临床症状危险程度相关,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无相关性,ADMA可能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