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郊区动迁安置基地: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空间生产
【6h】

郊区动迁安置基地: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空间生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视角与既有研究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说明

第二章20世纪上海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脉络

一、1949年以前的城市住宅建设:里弄与棚户、简屋

二、1950-1980年代的城市住宅建设:新村建设、旧区改造

三、1990年以后的城市住宅建设:大规模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

第三章空间生产过程中的政府与资本

一、上里城概况

二、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

三、国家力量:试点成功与政治效应

四、城市政府:中心置换与外缘开发

五、政府主导背景下房产商的可操作空间

第四章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城区动迁居民

一、动迁的被动与主动

二、动迁的推力与拉力

三、居住空间改变与生活重建

第五章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征地农民与外来务工者

一、征而未迁农民的半城市化生活

二、外来务工者的贫民窟生活

三、动迁过程中征地农民与外来务工者的不同反应

第六章空间规划与空间再生产

一、上里苑的规划设计及实际的居住效应

二、住宅“底层架空”的历史渊源

三、上里苑的底层架空设计

四、实际的使用逻辑

五、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本文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一、社会下层的权利困境与现实的社会后果

二、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居民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三、居住空间生产的内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90年代以后,上海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中心城旧区的更新及城市向外缘的扩张都大规模展开。与这两方面宏观进程相伴随的是,市中心的大批中下层居民被动迁到郊区,他们主要居住在由政府规划建设的大型动迁安置基地。这些安置基地建设规模大、涉及人数多、对动迁居民生活的影响大,其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特征与问题。本研究试图展开的是,以“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动迁安置基地建设进程的审视,来探寻生产出这种大型居住空间的社会、政治逻辑。本文关注的是动迁安置基地这种城市空间的整个生产进程,其中,又特别关注政治的运作过程及居民生活的改变。 本文力求在空间与时间的双重架构之下展开论述。一是对上海市的相关宏观状况如住宅、人口等内容作了文字和图表的介绍;二是在第二章当中,对90年代以来动迁安置基地建设的发生背景,即20世纪上海住宅建设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到第六章重点探讨了在空间生产过程当中,相关各主要的社会角色,政府、房产开发商、居民及住宅规划师、建筑师,他们各自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讨论了政府在城市动迁、居民安置过程中,房产商在参与安置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各自的动力取向、实际作为,以及相互间的关联。 第四章讨论了中心城区旧区居民在动迁过程中的权利境况、居住空间改变和生活重建。 第五章主要以个案入手,并借鉴“过程一事件”的分析方法对典型、重要的动迁事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审视,讨论了郊区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应对安置基地建设及整个郊区城市化所带来的冲击。 第六章以一个建成小区为例,讨论规划、建筑师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将结合分析居民入住安置小区之后,对居住空间的再生产过程。 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